褪色的畫家村
褪色的畫家村
褪色的畫家村
畫家李玉蘭被判退回曾經一手交錢一手拿到的房子,在宋莊畫家村隨即引發了連鎖反應。以前在這樣一個文化產業基地中良性循環的很多重要環節,此時已逐漸演變成了循環的障礙。預示紅火的地產升值,成了系列官司的誘發器;和諧的畫家村民關系,在房子的爭奪中變得脆弱;村民對房子價值的過度預期,讓更多的藝術家望而卻步,在人們眼中充滿藝術的斑斕與繽紛的畫家村,正因為一場圍繞房子的爭奪而褪色。
為了錢而對簿公堂
入冬以來,通州區宋莊鎮小堡村的韓大爺一直穿著他厚厚的棉衣,站在一輛輕便摩托旁邊等著接活。實際上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自從他將自家的兩所大院子出租給入村的畫家之后,每年2萬元的房屋租金已經足以讓他舒舒服服地度過冬季。但是與韓大爺同村的另外幾家當地居民就沒有這份安心。2006年2月,當地農民馬海濤向5年前以4.5萬元買下了他家一套院落的畫家李玉蘭提起訴訟,要求通州區法院確認雙方的購買合同無效。
日前,法院判處李玉蘭于90天內騰退爭議院落給馬海濤。但案件并未塵埃落定,根據相關規定,畫家李玉蘭可另行主張賠償。
“畫家和村民的關系一直都好著呢,我覺得這次雙方打官司就是因為錢。”韓大爺告訴記者,隨著宋莊在畫展界的威望逐年提高,畫家的入住數量與宋莊土地價值都在增長,早期選擇把房子賣給畫家的當地村民覺得虧了,于是便有了今天發生的當地村民要回房產一案。
實際上,即使判決馬海濤賠付此前猜測的20萬元,他也并沒有吃虧。該居民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當時4.5萬元,現在如果需要贖回但需要支付20萬元,就等于額外支付了15.5萬元。“但是你想一想,現在那座房子,肯定不是當初那座破房子了。無論是畫家對房子的施工,還是多蓋的房子,都幫居民增加了房屋的附加值。”
房子買下了,李玉蘭夫婦有了安居的定所。但買下的房子已經閑置了多年,在保留老房子大體結構的基礎上重新吊頂刷墻,后來還新蓋了畫室、廁所和廚房,總計花了12萬余元。經過他們的改造設計,原本破敗的院落多了幾分生氣。
畫家5年苦心經營破滅
2002年,李玉蘭遷居畫家村,在宋莊鎮辛店村買了一套農房。正房5間,廂房3間,房屋和院落總價4.5萬元,而在當時這幾乎是他們的全部積蓄。買房的時候,李玉蘭有些猶豫,她不知道買這套房子是否保險,因此當時她還考察了幾公里外燕郊的樓房。但賣房人的一句“不管房子將來漲多少,永遠都不會反悔”打消了她的顧慮。
終于靠近了畫家群落,終于有了安靜的溫馨的家。李玉蘭夫婦可以安心創作了。
其實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當初在圓明園畫家村的藝術家們就開始陸陸續續地轉移到了宋莊,而后全國各地的藝術家紛紛聚集于此。
1993年到1996年期間,在如今宋莊藝術區的核心地帶小堡村,先后就有25個藝術家,以5000元到5萬元不等的價格買了農房,有的畫家買房時甚至因為院子里的幾棵樹而多交了800元房款。藝術家們選擇購買的房產都是那些由于父輩去世留給兒女以及村民“農轉非”進城后留下的閑置老屋。
“就是這些藝術家們集資幫助小堡村修了第一條柏油路,裝了第一個路燈。”村民們回憶藝術家們初來乍到的場景時這樣說道,他們并沒有因為“藝術家”這一特殊身份而與當地村民格格不入。
不過,這種和諧氣氛卻在2006年10月悄然改變。當時,李玉蘭的房主托村里人捎來口信,要拿7萬塊錢把房子收回去。而他們的理由是“你買的不合法,打官司也贏不了”。李玉蘭夫婦反復掂量,“現在房價飛漲,搬出來住哪”。就在宋莊,5年前月租100多元的房子,現在就已經翻了10倍。
如今,通州區商品房的平均房價也由2003年的3000元/平方米左右漲到了去年的5300元/平方米,今年的平均價格還要更高。
當時的李玉蘭已經懷有身孕,不想再搬家折騰,于是一口回絕了討房的房主。而在這之前,已經有兩位畫家因為同樣的境遇被告到了通州區法院。一個月后,李玉蘭自己也成了被告。
“接下來要找個資產評估機構,如果賠償高,即使輸了也無所謂。”關注李玉蘭案件的其他藝術家如此表示,“不過誰也不希望離開自己的家,況且搬家還是挺費勁的。”因為朝陽北路的施工與宋莊“白廟”站的建設,正夾在兩個施工地點之間的小堡村房屋價格的上漲空間不言而喻。
高房價已令藝術家望而卻步
昨日,記者再次來到宋莊小堡村,根據當地一位從事畫布、顏料經營的店主介紹,目前村內約100平方米并靠近主要干路的村舍租金已經從年初的每年1萬元上漲到1.3萬元。“不僅是我們,實際上這里很多畫家也不是很有錢,賺得不多,也只是能夠維持吃飯而已。”這位店主如是說。2006年下半年,店主從通州區縣城轉移到宋莊小堡村,本希望借助當地的規模優勢壯大公司生意,但由于已經錯過入駐的最佳時間,這位店主的生意一直起起伏伏。
由于租金上漲的壓力,大批小生意店主正期望將店面轉移到租金較便宜的地方。但在韓大爺的眼里,這種人員上的流動性更能說明宋莊地價的珍貴。“我們不怕因為漲價導致無人租房。現在全國各地的人都來這里租房,因為這邊已經形成了集群效應,關于畫的展覽、制作以及交易都可以在這里完成,如果在別的地方租房,對于畫家來說還需要支付交通費用。”實際上,在幾個月前,韓大爺已經向租用他家大院子的房主放出抬高房租的消息,平均每座院子的租金上漲3000元/年。
隨著當地房租的高漲,一些投資者開始盯上這里。近幾天,當地村民陳家就接到許多打算買房的電話,但陳家并沒有理會。“現在鎮子里賣房子的太少了。像我家這樣的房子也不賣。”陳家告訴記者,房子不賣的原因第一是考慮到租房的經濟來源要比賣房子相比穩定一點,另外,就是看中了房子的增價能力。
高價也讓更多的希望破滅。昨日,一位與記者同行在小堡村找房源的攝影師告訴記者,之前他曾經與一位當地村民聯系買房子,兩個正房,四個廂房,加一個大院子,對方開價30萬元。“前兩三年只價值5萬元的小院,現在已經漲到了20多萬元,漲得太厲害。” 攝影師為此打消了買房的念頭,另外讓他覺得擔憂的是,如果房屋買到后遭遇拆遷的話,政府的補貼是給當地居民的,而不會支付給購房者,這樣房子就白買了。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