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海底預計有2000艘沉船
南海海底預計有2000艘沉船
南海海底預計有2000艘沉船
沉睡海底800多年的宋代商船「南海I號」,將于本周六(22日)在廣東陽江對開海面被打撈出水,之后被放到博物館專用的「水晶宮」中保存。根據探測估計,整船文物可能達到6萬至8萬件,簡直就是一座南宋瓷器博物館。對于這座文化寶藏,自發現之日起,社會和學術界對它的關注就沒有停止過。
據《人民日報》12月21日報道,廣東省「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開發項目組負責人、中山大學教授黃偉宗認為,從文物量上來看,「南海I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文物總數超過敦煌莫高窟5萬至6萬件的數量。將「南海Ⅰ號」稱為「海上敦煌」恰如其分。
廣東省文化廳副廳長景李虎則認為,「南海Ⅰ號」是與中國北方大量陸地文明遺跡迥然不同的中國海洋文明遺跡,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以前都是以文字記載,現在有了一個800年前完整的沉船實體,無疑為正確地復原海上絲綢之路貿易、文化提供了具體的實物支點。
「南海Ⅰ號」之前,一些古港口也曾出土過少量宋代沉船,但大多破損、殘缺,「南海I號」出水后,較為完整的船體將可能幫助專家破解大量宋代造船術、航海術的謎團。
景李虎介紹,以前我們根據古書、歷史書解讀宋代歷史、宋代生活,所獲的信息實在太有限了,之所以對「南海I號」采取整體打撈,為的就是不丟失任何歷史細節,最大限度地保留一條接近歷史原貌的通道。
為何把沉船命名為「南海Ⅰ號」?考古學家說,這是國內發現的第一個沉船遺址。
據估計,南海海底有2000艘沉船,「南海Ⅰ號」的發現和打撈,其意義不僅在于找到了一船數以萬計的稀世珍寶,還蘊藏著超乎想象的信息和非同尋常的學術價值。它是古代中國水下考古的「新坐標」,對于整理和發掘古代中國海洋文明考古意義深遠。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