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喜晴帝王心
喜雨喜晴帝王心
喜雨喜晴帝王心
乾隆的行書書法清秀柔潤,追求趙書風韻。 “天下晏安,因得棲情翰墨,縱意游覽,每至一處,必作詩紀勝,御書刻石”,他的“墨寶”遍布了紫禁城的殿宇宮闕,而且隨著他巡幸各地,六下江南,其“御筆”刻石、刻碑在大江南北的名園古跡中也隨處可見。乾隆曾言“予向來吟詠,不屑為風云月露之辭。每有關正典之大者,必有詩記事。”其《御制詩集》收錄詩作多達4萬余首。其御筆所書詩文,在《清高宗御制文集》和《清高宗御制詩集》中亦多有收錄。
1771年作《行書喜雨詩》,絹本橫披。錄文:“一夜風聲送雨來,侵晨勢交催。天膏額慶真優矣,田計心量實幸哉。泉石音清慢留戀,宮墻瞻邇敢徘徊。由旬本近無多路,泥濘何妨啟蹕回。復雨一律。”款識:“辛卯暮春之初,御筆。”鈐印:“惟精惟一(白文)、乾隆宸翰(朱文)。”此作以中鋒為主,交用側鋒,圓潤中透著爽朗,在流暢的行文中顯現著作者倘徉于“一夜風聲送雨來”的喜雨心境中。
1772年作《行書七言詩》,灑金箋立軸,長140.5厘米,寬81厘米。錄文:“邇日雨來略覺稠,幸皆夜落曉晴投。固知弗礙何妨爾,祗為求全輒切愁。西北風吹碧空凈,東南云斂翠涼浮。茍其患失無爾至,自審斯言能免不,喜晴一律。”款識:“壬辰新秋下浣,御筆。”鈐印:“所寶惟賢(白文)、乾隆御筆(朱文)。”相對于前作,此作行書中透著草意,筆力稍軟,結字穩妥,較少變化。
乾隆御筆所書詩文中多含寄興言志、標榜自我、昭示他人和留傳后人等種種意味。“敬告后人以明予志”,作為一代帝王,寄興言志是其展現文韜武略、文治武功的又一個方面。而這兩首“喜雨、喜晴”詩作,則是標準的紀事詩,反應了一代帝王對天下事的真切關心。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