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足鑒真偽
底足鑒真偽
底足鑒真偽
一些藏友請專家鑒別瓷器,有時藏品的照片不照底足,這是很大的疏漏,因為鑒別古陶瓷的真偽,底足也是關鍵部位。古陶瓷約有9種信息都集中在底足:底足露胎處可鑒別胎質真偽;底足可鑒別真品自然磨痕與贗品作偽磨痕;底足可觀察真品與贗品胎釉結合處的不同情況;底足可見其支燒印痕,墊圈與墊餅墊燒印痕;底足內外側可見其環繞的窯黃線特征;底足及底露胎處可見其火石紅特征;底足露胎處可見其棕黑色,即紫口鐵足特征;底足可見其粘窯沙的時代特征;底足可見其各時代不同器足形狀的特征。
下面通過兩件器物的底足實物進行驗證。
粉彩小盤底足特征:胎質細白,具有清末胎質特征;器底釉色均凈整齊,并有少許自然開片;器底“大清乾隆年制”印章款給人一種蒼老的陳舊感。這是清末及民國時期瓷器上常用的一種寄托款;底足內側有明顯的粘沙特征。根據以上四點,可斷定這只粉彩小盤應是清末民窯一件真品。
下面這只梅瓶的器底寫有“大明嘉靖年制”的款識,看起來很有明代器物的風韻。器底有點窯裂不算大毛病,底足還帶著年深日久的老相。但底足卻有7處問題:大明嘉靖民窯款識自然流暢,官窯款識很工整,此份款寫得兩不像,又十分拘謹,尤其繁體的制字,衣字應與上面一豎相連,此處卻給錯開,留下了敗筆;青花款識浮在釉面上,這是年份款的特征;嘉靖款識青花雙圈一般都比較開闊,此青花雙圈與款識過近,看起來很別扭;大明嘉靖無論是官窯或民窯器底施釉整齊均勻,此器底施釉里出外進,這是贗品粗制濫造的特征;胎質灰白與嘉靖胎質不符;底足沒有自然磨痕,卻抹些黑臟土混充老器物,實際是底足作舊;大明嘉靖真品底足露胎處里外兩側有兩條橙色的窯黃線,這種窯黃線獨具嘉靖時期底足特征,這是造假者望塵莫及的,此梅瓶底足的窯黃線連假都不會仿。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