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堡民俗博物館展出的中國兵馬俑竟是廉價的仿制品,德國媒體已將該事件稱之為“藝術界年度最大丑聞”。德國警方已經就此展開調查,不僅組織本次展覽的德國公司———中國文化藝術中心———可能遭到起訴,博物館本身也難逃欺瞞觀眾的嫌疑。
丑聞傳出后,本網記者立即趕往中國文化藝術中心所在地。位于萊比錫市郊的中國文化藝術中心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德國公司,公司大樓以中國傳統喜慶顏色———紅色為主要色調。此時公司早已人去樓空,但通過灰暗的光線,還可以看到大廳里擺放著幾個仿制的兵馬俑。
作為丑聞中的重要一方,漢堡民俗博物館事后一再聲稱自己受到了欺詐。館長柯帕特告訴記者,博物館與中國文化藝術中心簽訂合同時,認為對方將提供的是兵馬俑“原件”。他說:“我們自己是受害者,博物館受到欺騙,這也不是第一次了?!?
盡管一再表示對展出的兵馬俑是仿制品毫不知情,然而,堂堂的漢堡民俗博物館要展出價值連城的秦兵馬俑卻不與中國官方直接聯系,而依靠一個具有疑點的中介展覽公司,還是令人覺得匪夷所思。同樣位于漢堡的藝術和職業博物館曾經于1995年舉辦過一次兵馬俑展出。該博物館東亞部一名負責人告訴記者,通常情況下,博物館在展覽方面不會與中介機構打交道。
博物館通常不僅要與官方做好必要的溝通,而且還要與文物鑒定的考古專家充分合作。而漢堡民俗博物館似乎沒有將這些考慮在內。就此,柯帕特僅僅解釋說,要與中國官方直接聯系,其手續和過程非常復雜,而通過中介公司,則獲得“一條龍服務”,可以省去不少時間和精力。
據中國駐德國大使館文化處介紹,如果秦兵馬俑在德國展出,需要得到中國國家文物局和陜西省文物局的審批,而且還要征詢使館文化處的意見,但使館文化處一直沒有得到國內有關部門的通知。
據記者了解,本次展出的兵馬俑均由海運至漢堡港口并由漢堡海關簽收放行,出入關手續齊全。而據陜西省文物局官員透露,真正的兵馬俑從來都是空運,因為海運時間較長,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被一些媒體稱為展覽“主辦方”之一的陜西省文物局發言人陳顯琪已向本網記者表示,兵馬俑文物收藏單位近期從未向德國運送過任何真品參加展覽,在漢堡展出的兵馬俑均為仿制品。陳顯琪表示,德國有關方面以仿制品冒充秦兵馬俑真品進行展覽的欺詐行為,已在國際上造成了極其惡劣的負面影響,文物局將通過法律手段追究當事人的法律責任。
“假兵馬俑”成德國藝術界年度最大丑聞
“假兵馬俑”成德國藝術界年度最大丑聞
“假兵馬俑”成德國藝術界年度最大丑聞
漢堡民俗博物館展出的中國兵馬俑竟是廉價的仿制品,德國媒體已將該事件稱之為“藝術界年度最大丑聞”。德國警方已經就此展開調查,不僅組織本次展覽的德國公司———中國文化藝術中心———可能遭到起訴,博物館本身也難逃欺瞞觀眾的嫌疑。
丑聞傳出后,本網記者立即趕往中國文化藝術中心所在地。位于萊比錫市郊的中國文化藝術中心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德國公司,公司大樓以中國傳統喜慶顏色———紅色為主要色調。此時公司早已人去樓空,但通過灰暗的光線,還可以看到大廳里擺放著幾個仿制的兵馬俑。
作為丑聞中的重要一方,漢堡民俗博物館事后一再聲稱自己受到了欺詐。館長柯帕特告訴記者,博物館與中國文化藝術中心簽訂合同時,認為對方將提供的是兵馬俑“原件”。他說:“我們自己是受害者,博物館受到欺騙,這也不是第一次了?!?
盡管一再表示對展出的兵馬俑是仿制品毫不知情,然而,堂堂的漢堡民俗博物館要展出價值連城的秦兵馬俑卻不與中國官方直接聯系,而依靠一個具有疑點的中介展覽公司,還是令人覺得匪夷所思。同樣位于漢堡的藝術和職業博物館曾經于1995年舉辦過一次兵馬俑展出。該博物館東亞部一名負責人告訴記者,通常情況下,博物館在展覽方面不會與中介機構打交道。
博物館通常不僅要與官方做好必要的溝通,而且還要與文物鑒定的考古專家充分合作。而漢堡民俗博物館似乎沒有將這些考慮在內。就此,柯帕特僅僅解釋說,要與中國官方直接聯系,其手續和過程非常復雜,而通過中介公司,則獲得“一條龍服務”,可以省去不少時間和精力。
據中國駐德國大使館文化處介紹,如果秦兵馬俑在德國展出,需要得到中國國家文物局和陜西省文物局的審批,而且還要征詢使館文化處的意見,但使館文化處一直沒有得到國內有關部門的通知。
據記者了解,本次展出的兵馬俑均由海運至漢堡港口并由漢堡海關簽收放行,出入關手續齊全。而據陜西省文物局官員透露,真正的兵馬俑從來都是空運,因為海運時間較長,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被一些媒體稱為展覽“主辦方”之一的陜西省文物局發言人陳顯琪已向本網記者表示,兵馬俑文物收藏單位近期從未向德國運送過任何真品參加展覽,在漢堡展出的兵馬俑均為仿制品。陳顯琪表示,德國有關方面以仿制品冒充秦兵馬俑真品進行展覽的欺詐行為,已在國際上造成了極其惡劣的負面影響,文物局將通過法律手段追究當事人的法律責任。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