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爾的下一站會是中國嗎?
巴塞爾的下一站會是中國嗎?
巴塞爾的下一站會是中國嗎?
時間:2007-12-21 00:00:00 來源:上海證券報
資訊
>巴塞爾的下一站會是中國嗎?
 |
又是一年巴塞爾邁阿密海灘藝術博覽會,記不清從哪一年她和眾多的國際藝術博覽會開始進入中國人的視野,有了越來越多的中國畫廊和藝術家的參與。事情看似偶然卻一步步走得很真切。
國內藝術市場逐漸
納入全球藝術市場體系
去年大家還在揣測:“巴塞爾的下一站會是中國嗎?”。今年9月上海藝術博覽會國際當代藝術展就在上海成功舉辦。名字雖與巴塞爾無關,但是其組織團隊卻與巴塞爾藝術博覽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上海當代展覽總監洛倫索·魯道夫(Lorenzo Rudolf)已經主持了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十年之久,并且是美國巴塞爾邁阿密海灘藝術博覽會的創始人。而他的搭檔,此次博覽會的藝術總監皮埃爾·胡伯(Pierre Huber) 則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前主席,他們實實在在地在上海操練了一把中國式巴塞爾。“上海當代”的參展畫廊逾半數來自歐美,來自中國大陸的畫廊僅20家,從參展結構和合作團隊都體現了很強的國際性。
不必妄自菲薄地說國際性就好,巴塞爾就是目標,但是中國的藝術博覽業近些年跟著國際走,日漸國際化這是不爭的事實。中國的藝術博覽業也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國際規范到多元發展的軌跡。中國整個藝術市場都在逐漸進入國際藝術市場大環境之中,這可以從中國當代藝術家作品逐漸逼近甚至超過國際頂尖藝術家價格水平,和越來越多的國際藏家介入購買中國當代藝術作品中見其一斑。
邁阿密巴塞爾藝博會
行情依然火爆
今年的巴塞爾邁阿密海灘藝術博覽會匯集了來自北美、拉丁美洲、歐洲、亞洲和非洲的200多家頂尖畫廊參加,她們帶來了2000多位藝術家在20世紀和21世紀創作的作品,全球的收藏家、畫商一時也大多聚集于此,artnet編輯沃特·羅賓森說“畫商們一定(在巴塞爾邁阿密海灘藝術博覽會上)很忙,如果他們沒瘋的話”。12月5日VIP開放日是博覽會成交量最大的一日,呈現出良好的成交情況。當日售出了包括中國藝術家張曉剛的《大家庭》在內的眾多作品,其中紐約Acquavella畫廊賣出了1250萬美元標價的安迪·沃霍爾在1973年創作的《毛澤東》的繪畫。洛杉磯的藝術品商人Blum & Poe公司的Tim Blum 說:“在這里買作品毫不猶豫,這是藝術市場強勁的表現。”但是也有人表示明顯感覺到市場的下滑是不可避免的。另外則有人表示 “經濟情況的主要影響是從賣方市場轉變到買方市場。我認為我們正在向這個方向改變。收藏者越來越拒絕價格過高的藝術品,你不得不看藝術品本身,價格并不能代表質量。”。
12月9日巴塞爾邁阿密海灘藝術博覽會結束時,組辦方表示參觀人數超過43000人,而其門票則高達30美元,比進美國最好的美術館都要貴。與此類似,藝術北京前三天的門票則為80元人民幣,是中國美術館門票的4倍。也就是說從形制、規范與市場表現上,國內的博覽會都在與國際一流的博覽會逐漸趨同,并且本次在邁阿密的博覽會也邀請了中國上海的香格納和北京U空間的參與。國內的藝術市場也正在逐步納入全球藝術市場體系,中國藝術的聲音在世界會越來越響亮,我們關注全球市場也才能更好的關注自身。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