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紅山玉豬龍品紅山文化
從紅山玉豬龍品紅山文化
從紅山玉豬龍品紅山文化
時間:2007-12-21 00:00:00 來源:上海證券報
收藏
>從紅山玉豬龍品紅山文化
“紅山玉豬龍”又稱為“獸面玦形玉飾”,為我國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的典型器物,也是目前所知時代最早的龍形器物之一,距今約五千多年,被譽為“天下第一龍”。華夏銀行的標志就是采用“玉豬龍”的形象。
“玉豬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一般發現于紅山文化的墓葬中,大多出土于墓主人的胸部,這些墓主人在當時都非普通市民,而是貴族成員。目前市場上最常見的紅山玉豬龍,一般有3種形制,包括“C”字龍,“玦”形龍和“弧”形龍。
依造型和題材,紅山文化的玉器分為動物形玉飾和其他佩飾,其圓潤簡約的風格,生動詮釋了“天人和諧”的哲學思想。動物形玉飾為主體,有玉龜、玉魚、玉鳥、豬龍形玉飾等;其他佩飾則包括勾云形玉飾、馬蹄形玉箍飾、獸面紋個丫形器、方圓形玉璧、雙聯或三聯玉璧、玉環、玉珠和棒形玉等。這些玉器有相當一部分與原始宗教有關,且具有雙重意義:既是人們所佩帶的裝飾品,同時也是人們從事宗教活動的禮器,器形一般較小。
紅山文化是中國北方新石器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古文化,距今5500年左右。1935年首次發現于內蒙古赤峰紅山,故名。當時的經濟生活以農業為主,也飼養豬、羊等家畜,并輔以狩獵生活。年代約與仰韶文化中、晚期相當。生產工具中有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和細石器。這使人們第一次認識到,早在5000——6000年前,就有一支以農耕為主,兼營畜牧、漁獵的先民,在紅山附近繁衍生息,創造了燦爛的遠古文化。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