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藝術理想”修成“歷史文獻”
85“藝術理想”修成“歷史文獻”
85“藝術理想”修成“歷史文獻”
時間:2007-12-20 00:00:00 來源:
名家
>85“藝術理想”修成“歷史文獻”
|
| 高名潞強調,此次出版修訂本《’85美術運動》“不是湊熱鬧”。 |
|
上世紀80年代回顧熱“燒”到出版界,高名潞主編《‘85美術運動》出版。
16年前出版的首部中國當代藝術史———《中國當代美術史:1985-1986》昨天由廣西師大出版社推出了修訂版《‘85美術運動》。當年簡陋的小冊子已經變成厚厚的兩本大書,見證了當代藝術從“前衛”走向“經典”的歷史轉換。藝術家張曉剛,學者朱青生、雷頤等人出席了昨日的研討會。
藝術市場帶動研究熱?
今年,回顧85美術運動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各種展覽、研討不斷,藝術家葉永青笑稱是“拔出蘿卜帶出泥,現在藝術市場上的成功似乎讓人們有了動力把當年的所有東西都挖出來,讓它們產生意義”。而由高名潞、周彥、王小箭、舒群、王明賢、童滇等寫作的《中國當代美術史:1985-1986》在1991年出版時,當代藝術還處于邊緣狀態,幾乎沒有任何正式展覽。
昨天,高名潞邀請批評家、藝術家在北京墻美術館就85美術運動展開討論。高名潞承認,回顧熱與近年收藏市場火爆有關,但是他強調這次出修訂本“不是湊熱鬧”。當年的書稿經過修訂,作為《‘85美術運動》上卷“80年代的人文前衛”重新出版,而下卷則為當時的原始資料集合。藝術家張曉剛評價說這是他目前為止看到的最全面的一本有關85美術運動的書。
這只是高名潞當代藝術出版計劃的第二部,今年初他還出版了自己主編的《“無名”:一個悲劇前衛的歷史》,回顧了“無名畫會”鮮為人知的歷史與價值。接下來他還將推出有關“星星畫會”、“1989現代藝術大展”等的重要論著和資料集,也希望整理挖掘出更多被目前的藝術史遺忘了的80年代支流。
85美術運動是中國現代藝術史中第一次全國規模的前衛藝術運動。至于無名畫會、星星畫展、85美術運動中,哪一個才是中國當代藝術的原點,高名潞認為,“戴什么帽子都不是最重要的”。
回顧熱對當下有無意義?
北京大學教授朱青生戲謔地稱85美術運動在今天看來有點像發跡史,他認為更重要的是,全國的文藝青年愿意把這樣一個事業向前推進,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消退了,這是必要的犧牲和養分。
芝加哥大學教授巫鴻認為,最近兩年藝術界興起的回顧80年代熱具有學術意義,但是對如今的藝術創作來說沒有太直接的意義。因為“隔得時間很遠了,社會背景也不同”。而曾參加1989年現代藝術大展的藝術家肖魯認為,對她來說最重要的是懷念85一代的理想主義,“那時候人都沒有錢,但是有理想、精神,當時的男孩子談戀愛都要說哲學”。不過經歷了20年的變遷,她也指出當時人普遍懷有理想主義的原因是“當時的社會比較一元化,想掙錢也沒有辦法,而今天的社會多元化了,選擇很多。可是我依然覺得當時談哲學那種時尚才牛。不過,比較起來今天如果有藝術家仍然選擇理想主義,我認為他要比20世紀80年代的人更值得尊敬,因為今天的誘惑很多”。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