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舉步維艱 一個藝術的平庸時代將到來?
理想舉步維艱 一個藝術的平庸時代將到來?
理想舉步維艱 一個藝術的平庸時代將到來?
時間:2007-12-19 00:00:00 來源:東方早報
評論
>理想舉步維艱 一個藝術的平庸時代將到來?
“超越圖像·中國新繪畫”2007《藝術當代》架上藝術學術提名展這些天正在上海美術館展出。
這一展覽展示了周春芽、曾梵志、劉煒、毛焰、張恩利、趙能智等藝術家近年來所做的藝術探索。策展人的用意是通過這個展覽“對八五新潮之后中國架上繪畫觀念演進和形態嬗變做一次學術梳理和集結,在形態上對當下盛行的圖像化潮流進行學理性的分析和批評”。
這個展覽,試圖成為一面探入中國當代藝術內部的窺視鏡,將“八五”新潮以來的中國藝術弊病呈現出來并思考解決之道。早有批評家歸納,“八五”新潮以來,中國繪畫呈現出兩種消解的趨勢。其一,在文化取向上由宏大敘事演變為后期的“波普”和微觀政治的觀念闡釋;其二,在形態上“圖像化”,即通過充滿情緒化色彩的策略性整合與發揮后,某種情感和圖式成為主流。“圖像化”是繪畫置身于現代策略保護的結果,如欲恢復繪畫的自治,必須擺脫這種帶有侵略性的策略的“保護”。
按照這樣的定義來瀏覽中國當代藝術的成名藝術家及其作品,不難發現,王廣義、方力鈞、岳敏君等人都赫然可以劃入其中。問題還在于,這些藝術家在早年間尋找到自己的符號之后,便再也沒有作出根本性改變。他們的作品因為重復而具有了市場力量,但是在面對飛速變遷的社會時,卻越來越失去了可對接的現實意義。
策展人徐可和漆瀾在展覽的學術文章中提出,新繪畫的形態是流動變化的———歷史圖像不再是固定、類型化的價值定義和形態總結,也并非一種完善的表達方式。
他們基于學術理想的這個主張,在當前市場主導的中國藝術局面下,勢必會舉步維艱。北京一位策展人不無感慨地表示,現在的當代藝術不僅是一個圈子林立的江湖,還是一條交織著各方利益的工業化流水線。
本次參展的13位藝術家都名氣響亮,這些年來也始終在進行新的創作嘗試。他們可能希望在市場和創作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在這個方面他們也的確是國內做得比較成功的。但是,用今年上海藝博會上一些海外畫廊經營者的話說,“在技巧的成熟和市場經驗的充分西化之后”,令人震撼的作品將越來越難得一見,并非他們沒有改變局面的愿望,而是在這樣的藝術環境下,“中國藝術家和作品整體平庸化的趨勢已不可避免”。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