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憲庭:宋莊提供了一個模式
栗憲庭:宋莊提供了一個模式
栗憲庭:宋莊提供了一個模式
12月17日,宋莊畫家村案終審宣判:購買農民房宅基地房屋不合法,畫家被判90天內騰退農民房事件,本網記者就此事,于18日采訪了曾經對畫家李玉蘭進行捐款資助的著名批評家栗憲庭。
記者:怎樣看待此案的終審判決?
栗憲庭:這個問題法律上從50年代起,一直沒有解決好,國家沒有明確規定,當時藝術家買房,從我的角度來說,不存在犯法的問題,中國不存在買土地,因為買房子從來沒有說買地,是買房子。這個案子目前重要得是要找一些專家進行評估,重要的是賠償金的問題,即使輸了無所謂,作為鎮政府,我想還是希望藝術家能留在這里,因為藝術家確實給當地農民、政府帶來直接利益。
記者:這里面存在什么問題?
栗憲庭:宋莊是提供了一個模式,解決社會問題,這里面帶來了新的經濟變革問題,新的生產結構,對于這個對國家來說沒有相應政策,國家對于發展的問題,我想將來會做出相應政策,就像特區深圳,珠海,使這樣的結構穩定下來,解決新的生產關系。
記者:此案對藝術家群體波動大嗎?
栗憲庭:現在還看不到太大波動,因為整個議論還是偏向藝術家的,包括好多村民現在沒有起訴,是處于觀望。
記者:正在宋莊規劃的美術館和藝術園區是什么性質?
栗憲庭:美術館和買農民房不一樣。宋莊美術館是村里的,當地政府自己建設的公益性美術館,其他美術館是商家以租地的形式建設的,是地的使用權利。他們不涉及這個問題。村里專門規劃了一塊荒地,建設文化創意園區,是有特殊政策,比如,建美術館、畫廊,私人工作室等,這不屬于小產權,不屬于農業用地。它的合法性是一個公共空間,是北京市批的文化創意園區。
記者:從95年,因圓明園畫家村的解散,開始以圓明園藝術家為主的藝術群體向宋莊的集體大遷徒。那時的宋莊是什么情況?
栗憲庭:我95年在宋莊蓋房,記得當時都是泥巴路,周邊環境很差。10幾年前,有很多藝術家就開始聚集到宋莊,這種聚集改變了當地的一種生態結構,起初農民生活很難保障,農民有很多閑置的地,有的農民進城打工,從94年宋莊畫家村開始萌芽,一些在北京追求夢想的藝術家在這里租住農宅,生活創作。
記者:藝術家聚集宋莊以后?
栗憲庭:但是藝術家聚集宋莊以后,使宋莊的經濟有了改變,由于畫家的入住,也改變了當地的生產模式。就小堡村去年的統計,房租收入占700多萬,其它的,美術用品商店、畫廊等等又是一筆收入,這就提供了一種模式,近年來,全國越來越多的藝術類院校學生畢業后找不到工作,很多成為了流浪藝術家,這些流浪藝術家就會聚集——宋莊,包括早期的798,而宋莊是提供了一個模式,是解決的社會問題。現在宋莊已經是文化創意產業區。
記者:怎么看其它的藝術鏈條?
栗憲庭:從圓明園、宋莊、798、草場地等都是在城市邊緣,都是解決廢棄的廠房,正是這些沒有辦法用的土地,解決了畫家的居住問題。像798這個藝術鏈,這個鏈條式必須存在的,它周邊是有藝術家工作室,他會解決一些問題,但是商業化對藝術沖擊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對藝術有不好的影響,一方面又給藝術家一個出口。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