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救患癌癥叔叔的性命 侄子拍賣“傳家寶”
為救患癌癥叔叔的性命 侄子拍賣“傳家寶”
為救患癌癥叔叔的性命 侄子拍賣“傳家寶”
侄子拍賣“傳家寶”為救叔叔的命
這只“戰國青銅提梁壺”是他從祖屋里“撿”來的
當生活漸漸看到曙光的時候,突如其來的病魔讓在杭打工的四川人王健再次墮入了黑暗。因為被查出肝癌,換肝成為唯一出路。正當王健夫婦面對數十萬元的巨額治療費一籌莫展時,遠在重慶的侄子王天給他們帶來的希望。
王天決定把家里的“傳家寶”——一只“戰國青銅鏈式提梁壺”拿出來拍賣,以挽救叔叔的生命。
突如其來的病魔讓他絕望
今年56歲的王健是四川省廣安市協興鎮人,女兒和兒子都還在老家讀書。10年前,眼看光靠在家務農的這點收入,已無法供兩個孩子讀書,夫婦倆一合計,決定一起來杭州打工,多賺些錢,供孩子讀大學。
夫婦倆在杭州一家私企打工,一待就是10年。10年來,兩人省吃儉用,好不容易有了點積蓄,大女兒也很爭氣,考上了大學。
正當日子開始有點氣色時,病魔突然降臨。今年11月12日,王健從家里出來準備去上班,才走了沒幾步,突然覺得右腹部疼痛難忍,整個人痛得癱倒在地。路人和鄰居馬上把他送到了醫院。
“肝癌,已經是中期了,要馬上住院治療。”王健一下子被醫生的話打懵了。“以前肚子也經常會痛,但我從來沒當回事,誰知道會是肝癌。”王健眼神絕望。
住院的一個月里,化療、手術再加上醫藥費,攢下的七八萬元的積蓄一下子空了,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病情相對穩定后,醫生建議王健做肝移植手術,這是他恢復健康的最大希望。“即使能找到配型的肝臟,這數十萬元的手術費和后期治療費上哪里去找啊。”王健長嘆一口氣。
“傳家寶”成了“救命寶”
王健的不幸傳到了四川老家,在重慶上班的侄子王天知道后,馬上想到了放在家里的“傳家寶”——一只“戰國青銅鏈式提梁壺”。
王天和王健兩叔侄的關系一直很好,多年來一只保持聯系。“叔叔很疼我,我上大學時叔叔還特別資助過我。”王天大學畢業后,就在重慶渝中區一家醫院上班,這次王健生病,首先想到的也是這個當醫生的侄子。
而王天所說的“傳家寶”,是他在2005年秋天從祖屋里“撿”回來的。“我們家老祖宗當年是開典當行的,從小我就發現祖屋前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瓶瓶罐罐,不少瓶子上還刻著精美的花紋、獸文,好像是很久之前的古器。
前年秋天,王天回老家的時候,從“廢銅爛鐵”里挖出一個銹跡斑斑的銅壺,上面刻著“亞、父、祀、六”等文字,壺身上還刻著精美繁復的蟠龍紋,還飾有五獸銅環。王天覺得很好看,就把這個銅壺帶回了家。
一次偶然的機會,一個懂行的朋友看到這件銅壺后,說是件“文物”,于是,王天把它當成了“傳家寶”。
為了給叔叔治病,上周末,王天特地找到重慶一家藝術品拍賣公司的專家鑒定,不料這“傳家寶”果然來頭不小。專家說:“這叫“戰國青銅鏈式提梁壺”,是真品,可能是戰國王侯的使用之器。”“拍賣公司給出了11萬元的拍賣底價”。
“當時不知道它能值這么多錢,沒想到‘傳家寶’真成了‘救命寶’了。要是能順利拍掉的話,叔叔的肝移植手術就有希望了。”王天興奮地說。
病情相對穩定后,醫生建議王健做肝移植手術,這是他恢復健康的最大希望。“即使能找到配型的肝臟,這數十萬元的手術費和后期治療費上哪里去找啊。”王健長嘆一口氣。
回老家等待好消息
昨天中午,當記者再次聯系王健時,他已經離開了醫院。通過重慶晚報記者袁尚武,記者又輾轉聯系上了遠在重慶的王天,此時,他正陪著王健在回老家的路上。
“杭州醫院的治療費比較貴,總不能老這么住下去,大家商量后還是決定先回老家休養,再找幾個中醫看看,聽別人說,中藥的效果也不錯。”王天說,如果“傳家寶”能拍出好價錢的話,就馬上帶叔叔去做手術。
在電話中,王健也被侄子的一片孝心感動了:“好多年沒回家過年了,本想今年過年風風光光地回老家,沒想到現在卻帶著一身病回來。幸好有個好侄子,自己的病終于有希望了。”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