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拍賣2007高價排行初顯內地拍賣有待更高
藝術品拍賣2007高價排行初顯內地拍賣有待更高
藝術品拍賣2007高價排行初顯內地拍賣有待更高
2007年的最后一月過半之際,秋季藝術品拍賣接近尾聲,國內重要拍賣公司的秋拍工作已基本結束。近一個多月以來,各拍賣專場的集中舉行,為我們完整回顧2007中國藝術市場補充了有效的資料。根據幾家拍賣公司的拍賣結果統計數據總體來看,今年的藝術拍賣行情不容樂觀,一些公司年底的收官之作甚至帶了些許冷意。于本月初結束拍賣的北京華辰,其公布的拍賣成交總額為9065.672萬元,成交率僅為49.86%,還不到5成;在2007年春拍中取得不錯成績的北京保利,秋拍的成交率也僅為57.65%;更為夸張的是,廣州一家拍賣公司以11.46%的成交率尷尬落槌,大部分拍品遭遇流拍,這在近年來拍賣公司的成交比率中也是少見的,低成交率仍舊是今秋拍賣的一大陰霾。是拍品質量、經營戰略出現問題,還是市場資金分流引發所致?或許這些因素都有影響,但從拍賣行業本身來看,經過數年的發展,精品意識、品牌戰略尤其值得重視。
藝術市場,是一個以藝術品為中介的資金集散場,人氣、信心、信任度對于它的影響巨大。對于拍賣公司來說,就是品牌效應,一個好的品牌往往是藝術品價值的基本保證。高價的出現或者刷新是最能體現拍賣公司實力的一個標尺,也最能刺激、活躍市場的因素之一。伴隨著秋拍的落尾,2007年中國藝術品天價榜單也基本出爐。通過這份名單,我們可以看到,在創造中國藝術品的高價方面,內地拍賣公司缺乏精彩之筆。以中國書畫、中國瓷器、當代藝術、20世紀華人油畫四個方面分類,2007年度成交價的前幾名里,在全部的17個數據之中,僅有3個產生于中國內地拍賣公司。大部分高價數據的產生與國內拍賣公司無緣。尤其是在中國瓷器、當代藝術方面,其領軍之地仍舊是中國香港,甚至是英國倫敦等地。中國書畫以及20世紀華人油畫在國內擁有巨大的收藏家群體和良好的收藏氛圍,也僅有嘉德、保利等公司“突出重圍”,更多的高價還是產生于中國香港,尤其是佳士得、蘇富比兩大品牌拍賣公司。內地藝術拍賣與國際巨頭間的差距明顯。
通過這份排名可以看到,香港拍賣成績不俗,尤其是佳士得,秋拍創造了高達21億港元的總成交額,成為亞洲有史以來總成交額最高的一季拍賣會。競拍的買家其中69%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及臺灣,足見中國藏家的購買實力。在香港佳士得上拍甚至破紀錄的眾多拍品中,中國內地的拍賣公司也有上拍,為什么眾買家舍近求遠跑到香港競拍呢?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買家看重佳士得的品牌影響力,他們在佳士得買東西感到放心,不會擔心假畫、假拍等不規范操作的出現。面對內地拍賣公司頻頻出現的假畫贗品等不正規的操作經營,他們感到很無奈,只能舍近求遠,買個踏實。
天價榜單不一定能全面反映出中國內地拍賣公司的實力,但至少表明,國內藝術市場中,藝術拍賣公司的品牌建設、精品意識、宣傳推廣戰略等方面,還都有待進步。這份簡單的排名反映出的,是藝術市場品牌的重要。國內拍賣公司大品牌少,總體數量卻多,已經成為業內人士所詬病的中國藝術市場缺陷之一,這必然有一個“洗牌”的過程。我們期待這樣的洗牌過程,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鑄造有實力、有信譽,經營、推廣戰略優秀的藝術品拍賣公司,而這與中國藝術市場的建設大有裨益,也是藝術收藏愛好者的福音。當國內的拍賣公司由混戰狀態轉入品牌之爭時,我們的拍賣行業才會走向規范化,整個藝術品市場才能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狀態。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