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REAL國際當代攝影大獎評出六人決賽名單
荷蘭REAL國際當代攝影大獎評出六人決賽名單
荷蘭REAL國際當代攝影大獎評出六人決賽名單
REAL國際當代攝影獎由荷蘭ING地產發起并資助,是一個全新的兩年一度的當代國際攝影獎。首屆鎖定三大主題:自然、發展、建筑。高達50,000歐元的獎金無論是從當代攝影藝術角度、還是在當代藝術范圍內,無疑都是支持力度最大、最為慷慨的獎項之一。大獎采取全球范圍內公開征募的方式,經國際評審團幾輪甄選,最終將在2008年年初,評選出唯一一位大獎得主。
REAL大獎自2007年3月發布信息,歷時半年,獲得了來自世界各地650余位攝影藝術家的響應并參選,其中包括職業以及非職業攝影藝術家,對三大主題進行各自的闡釋。九月中,由英國國家肖像博物館攝影部主任Roger Hargreaves擔任評委會主席的五位國際評委,經過為期兩天的全封閉評審會,首輪甄選暫告段落,有30位攝影藝術家作為被提名人進入下一輪評選。
通過又一輪評選,REAL 攝影大賽的五人國際評審團從提名人中選出了6人進入最后的決選,他們是:
•尤里安•法哈博(Julian Faulhauber,德國)
•阿伯拉多•莫瑞爾(Abelardo Morell,美國)
•漢斯-克里斯蒂安•辛克(Hans-Christian Schink,德國)
•利維雅•科羅納•委拉斯凱茲(Livia Corona Velazquez,墨西哥)
•托馬斯•萬博格(Thomas Weinberger,德國)
•邢丹文(中國)
對于評選過程,REAL攝影獎評審團主席羅杰•哈格里維斯(Roger Hargreaves)評價道:“今天的攝影藝術似乎從未如此鮮活、如此具有創造力。有一些作品總是讓人覺得理應進入最后的決選。作為一個群體,評審團清晰地意識到,這里不僅要評選出最好的作品,而且,還應當能夠構成一個有機的作品組合,標志當代攝影不斷嬗變的大都市及其與自然之間愈加微妙的平衡的關注與介入。我們同時也希望能夠反映出送獎作品的廣度,及在送獎者中反復表現出來的共同關注點。”
大獎最終獲得者的評選及發布將于2008年3月20日進行,屆時,由所有30位大獎候選人作品組成的“REAL國際當代攝影展”也將于同期在荷蘭鹿特丹拉斯•帕瑪斯藝術展覽中心(Las Palmas II Art Exhibition Centre)開幕。展覽將配有包括所有作品的全彩圖錄。在2008年5月4日鹿特丹的展出結束后,該展還將到世界各地巡回展出。進一步的展出地點將在稍后公布。
2007•首屆REAL當代國際攝影大獎簡介:
REAL國際當代攝影獎是一個全新的雙年度當代攝影大獎,由荷蘭ING地產[ING Real Estate]發起,旨在推動鼓勵并推動當代攝影的創作和發展。該大獎設獎金50,000歐元,是國際范圍內最大的國際當代攝影獎。面對當下最為緊迫的都市化現象以及關涉城市再生的核心問題,2007年首屆REAL當代國際攝影大獎設定了三大主題:自然、發展和建筑。該獎因其敏銳的主題、真正全球范圍的參與者、以及慷慨的獎金,使該大獎脫穎而出、獨樹一幟。
評委成員:
REAL當代攝影獎評委會由英國國家肖像博物館攝影部策展人Roger Hargreaves出任,其他四位評委包括美國紐約光圈攝影基金會出版部主編Lesley Martin、美國Jerde Partnership建筑事務所主持建筑師及規劃師David Rogers、荷蘭攝影研究中心策展部主任、荷蘭伊拉斯莫斯大學攝影系教授Frits Gierstberg和來自中國北京的混沌計劃藝術工作室主持陳泱(Chaos Y. Chen)。
荷蘭REAL 國際當代攝影大獎•決賽人選背景資料:
尤里安•法哈博(Julian Faulhaber)1975年出生于德國,曾就讀于德國多特蒙德攝影學院。參賽作品《運動場》(Sporthalle)再現了一座真實存在的體育館。作者趕在它完工后的第一時間進行拍攝。 《運動場》看起來空無一物,這并非由于電腦的后期制作,而是因為攝影師在拍攝前清除了場地內所有的物體和標牌。
阿伯拉多•莫瑞爾(Abelardo Morell)1948年出生于古巴,曾先后在美國Bowdoin學院和耶魯大學學習攝影。其參賽作品名為《由辦公室向東南方向所見的圣•馬可廣場的倒置的“暗箱攝影”影像,2007》(Upright Camera Obscura Image of the Piazetta San Marco looking Southeast in Offiice 2007)。為了拍攝這張照片,他用黑色塑料將一個可以俯瞰威尼斯圣馬可廣場全景的辦公室的玻璃全部遮住,從而使整個屋子變暗。
漢斯-克里斯蒂安•辛克(Hans-Christian Schink)1961年出生于德國,曾在萊比錫設計與書籍裝幀學院學習攝影。他的參賽作品是一個題為《l h》的計劃的一部分,采用了由于曝光過度導致的“絕對負感”(true solarisation)效果,這一概念由W. H. Jackson于1857年率先提出。照片中的太陽的意象由白色變成黑色。
利維雅•科羅納•委拉斯凱茲(Livia Coronia Velazquez)1975年生于墨西哥,曾就讀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帕薩迪那(Pasadena)的藝術中心設計學院,現在紐約和墨西哥城兩地生活和工作。她的參賽作品再現了Ixtapaluca城,一個位于墨西哥城東部的完全依照規劃而建的區域。在這里,“適應已經成了一種生存機制”。她的作品正反映了這一城市變遷。
托馬斯•萬博格(Thomas Weinberger)1964年出生于德國,曾在慕尼黑科技大學和羅馬薩片札(University di Sapienza)大學學習建筑,目前在德國從事攝影工作。其參賽作品《歷史的升騰》(History Rising)是其迪拜系列攝影作品的一部分。他將白天的自然光與夜間的人工照明結合在一起,創作了這張由現實中諸多元素組成的合成照片。
邢丹文1967年出生于西安,曾在西安美術學院附中和北京中央美院學習專業繪畫。她的參賽作品再現了當今中國眾多規劃待建的樓盤的模型,它們看起來完美無瑕,然而卻缺少人間氣息。于是,藝術家在圖像中植入了現實生活的場景,一種在真實和幻想之間的游走。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