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疑草圣傳 氣奪天池放
法疑草圣傳 氣奪天池放
法疑草圣傳 氣奪天池放
本不想擬題目,寫一段欣賞文字,聊發矯情而已。但是這兩句詩寫得好,非常適合吳昌碩,也適合欣賞這幅畫,于是就拿它蓋在頭上了。
其實,兩句詩就出自吳昌碩的筆下。
《紫藤拳石圖》作于1920年,吳昌碩77歲時。初一展卷,已被吳昌碩的氣勢所吸引。豎幅長軸本是吳昌碩擅長的畫幅形式,而紫藤天然物性一纏繞二縱放又合吳缶老以氣奪人的畫學主張。這是一種極有生命力的豆科木質藤本植物,給它一抔土,它就蓬勃向上,競天而發。而縱185.5厘米、橫43厘米的尺幅不僅讓紫藤獲得了生命伸展的天地,也為吳昌碩提供了藝術施展的空間。所以,卷軸中的紫藤,枝蔓纏繞,張揚向天,花葉交合,俯拾往下,莘莘然呈茂盛狀。一上一下,從兩個方向延伸了畫幅,仿佛卷軸里的紫藤有無限的生命力,畫之氣韻因勢而出,不僅郁勃于鮮活的花葉間,更蒸騰在盤來繞去的枯枝繁枝里。枝有枯繁,也是在襯托對比的關系中,顯示繁枝的勃勃生機。
吳昌碩熔草篆于一爐的筆法繪寫紫藤可以說是最合適的一路。然而用筆盡管老辣,設色卻是清淡,兩相互補,無一點突兀。一拳湖石,點綴而已,但決不可少。行書長題錄的是徐渭的詩句:“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徐渭當年因為窮困潦倒畫《墨葡萄圖》做了這首詩,吳昌碩卻將它移植到《紫藤拳石圖》中,不僅題材不一樣,兩人的生活境況、社會地位都不同,吳昌碩怎么了,是調侃還是故作矯情?其實都不是。吳昌碩作為中國繪畫史上寫意花卉的大師,不僅畫脈直傳青藤、八大,文脈也與青藤、八大息息相通。徐渭借痛苦發泄才情,吳昌碩一生尤其晚年沒有徐渭那樣的坎坷經歷,他的才情借快樂也可以發泄。苦與樂都可以激發才情,前提是畫家得有才情。所以,吳昌碩錄徐渭舊句,旨在取氣,不在用意,更不是調侃,拿三百年前的徐渭尋開心。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如此題句,就像這段文字,本不需要題目,但是吳昌碩的兩句詩寫得好,就蓋到了頭上,回過頭來一看也無不妥。對不對?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