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之祖的尷尬
兵器之祖的尷尬
兵器之祖的尷尬
時下了解扳指兒的人寥寥無幾,這與弓箭傳統的失傳密切相關。北京老字號“聚元號”的老板楊福喜對此很無奈:“弓箭曾經是兵器之祖啊。以前練武之人都會射箭,這是基本功。”
別的不提,就說這扳指兒的戴法吧,坊間曾傳出兩種說法:一說扳指兒應戴在右手拇指上,是拉弓用的;另一說應戴在左手拇指上,是搭箭用的。看楊老爺子一直是右手戴扳指兒,記者便好奇問他兩種說法孰是孰非。誰知他聽了大嘆:“都是電視劇給鬧的!”
據他講,左手扳指兒搭箭的說法出自一部老電視劇《人蟲》中的《沉浮古玩蟲》單元。“但那完全是導演、編劇和演員不懂射箭,也不懂扳指兒的用法。”楊老爺子解釋說,北京體育大學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射箭時如果是按標準姿勢射出,那么在箭離弦的瞬間,是任何地方都碰不到的。如若不然,任何的摩擦都會影響箭射出的方向。這么一來,扳指兒用來搭箭的說法也就不攻自破了。
然而,電視劇的影響力遠比北京體育大學的實驗要大。有一年世界射擊錦標賽時,楊老爺子在賽場外擺了個攤子,交流弓箭技藝。“讓我郁悶的是,很多外國人都很了解我們的傳統弓,也很了解扳指兒,拿起來就會戴,拉弓姿勢也挺標準。可中國人自己呢,連教練都不懂。大部分人拿起扳指兒就往左手上套,我跟他們理論吧,還都非說電視是對的。”說到此楊老爺子表情極為凝重。“其實當時如果不演扳指兒的鏡頭,不會影響電視劇的劇情。既然不懂就不要演,現在電視的誤導性太強。”
此外,扳指兒哪面朝上?這也是現在10個人中有9個人都會搞錯的“基本功”。規制的扳指兒是有一個凸面和凹面的,配戴時必需是從凸面套進大拇指,而非凹面。換句話說,正放扳指的時候應該是凹面朝上而非凸面朝上。為什么會這樣?原因很簡單:凸面朝下是因為凸的一面也正是拉弦的一面;朝上的一面是凹面,則是為了防咯手,讓大拇指更加舒服,也更加靈活。
當然,這是就正規武扳指兒而言的,倘若您看到兩頭兒都凸的,那必是文扳指兒無疑。既為把玩,文扳指兒的講究自是少多了。但也有約定俗成的“道兒”:通常來說是戴在右手大拇指的,寫字的時候也可以戴在左手大拇指上,但很少戴在其他指頭上。不過若是只圖一樂,則怎么玩兒都無所謂啦。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