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傳統繪畫藝術 繪2008只鴻雁獻禮奧運
熱愛傳統繪畫藝術 繪2008只鴻雁獻禮奧運
熱愛傳統繪畫藝術 繪2008只鴻雁獻禮奧運
走進羅維存的畫室,但見千姿百態的鴻雁翩躚于紙上。62歲的羅維存一生寄情鴻雁,從沈陽市電磁線廠退休后,更是整日里描繪鴻雁,筆耕不輳羅維存說,他自幼對大雁這種可愛的鳥類情有獨鐘。眼下,他正在繪制40多米的《鴻雁長卷》,準備將繪有2008只大雁的畫卷獻給北京2008年奧運會組委會。
羅維存出生在沈陽郊區仙女湖畔,每年春天,南來的大雁就在這里生息繁衍,童年的羅維存就喜歡在蘆葦蕩邊,觀察大雁的各種姿態,樂此不疲。每當回憶起與大雁共同度過的童年時光,羅維存總是悲喜交加。悲傷的是:年幼無知的他曾捕捉過大雁,當時竟然不知那可愛的飛鳥是人類的朋友,是珍稀保護動物;歡喜的是:童年時長期觀賞大雁的經驗,使得他后來能把一幅幅《鴻雁圖》描繪得栩栩如生。
羅維存熱愛傳統繪畫藝術,尤其是我國傳統花鳥畫。他介紹說,早在唐代已設花鳥畫科,而在當代畫壇,依然有眾多畫家熱衷于花鳥畫,羅維存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翻閱明清畫家的圖譜,努力捕捉工筆花鳥畫的神韻。羅維存坦言,他希望能找到更多古代畫家描繪大雁的圖譜,可惜寥寥無幾。于是,羅維存自己摸索著、嘗試著將工筆與寫意相結合,用心描繪出一幅幅畫面靈動的《鴻雁圖》。
起初,羅維存只是在一張畫紙上描繪兩三只大雁,逐漸地,他越畫越有靈感,從一只大雁畫到上百只大雁,并且構圖別致。羅維存說,他的創作靈感源于自然,源于生活。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少年時代的羅維存舉家搬離了仙女湖畔,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他很少有機會再睹群雁芳容。但他并沒有放棄尋找大雁的蹤跡。迄今為止,羅維存仍然尋雁不止,他的足跡幾乎遍布全國大雁出沒的芳棲之地,他去哪里采風寫生,足跡所至,手摹心記,都力求用畫筆將翩翩鴻雁展現得更臻完美。更為難得的是,羅維存不斷從自然景物中去體會古法和造化的契合點,追求心畫合一,情景交融。
羅維存畫雁已經形成獨特的藝術表現力。畫中的大雁展現出極強的生命力,它們形態各異、優雅可愛。細賞畫卷,繁、簡、虛、實恰到好處,皴、擦、點、染各臻其妙。景之野逸、雁之靈動,令人嘆為觀止。羅維存是位勤奮、真誠、樸實的老人,他通過用心描繪大雁,寄托著對大自然的樸素情感,因此,他創作的《鴻雁圖》系列畫卷非常動人。功夫不負有心人,羅維存創作的國畫作品《百雁圖》、《喜從天降》被中國書畫研究院評為“金獎”。
除了應邀參加國內畫展,他的作品還曾在日本、韓國、俄羅斯、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美國、巴西等國家展出。記者在采訪過程中,欣賞到了羅維存的佳作《百雁圖》。整幅圖畫主題鮮明,構圖嚴謹,風格飄逸豪放。只運用了國畫顏料中的朱膘紅以及濃淡漸變的墨色,便點染出非凡的藝術效果。只見畫中的大雁或飛翔,或戲水,或三五成群展翅,或雙雙對對嬉戲。它們的姿態與神態可謂千變萬化,若非百分之百用心,很難描摹出如此生動的畫卷。無論是《百雁圖》,還是正在創作中的《鴻雁長卷》,觀者細品,都能夠強烈地感覺到作畫者對鴻雁的深厚情感,以及渴望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情懷。
羅維存告訴記者,要畫完2008只大雁還需要半年的時間。他一點兒也不覺得辛苦和枯燥,相反,在整個作畫過程中,他總是感到欣喜而欣慰。羅維存說,他作畫時,眼前仿佛有無數只大雁在飛動。他不需要對著雁群寫生,也不需要看著照片臨模那2008只大雁都在他的心中!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