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當腿畫筆繪命運
板凳當腿畫筆繪命運
板凳當腿畫筆繪命運
時間:2007-12-12 00:00:00 來源:
名家
>板凳當腿畫筆繪命運
 |
他不足1.4米高,因患罕見碎骨癥無法站立行走,但他自學成才。
故事導讀
他身高不足1.4米,因患罕見的碎骨癥無法站立行走,一直靠板凳當腿。
他沒進過一天課堂,但自學成才,畫了上千幅油畫和水粉畫。
他說,要用知識把自己“武裝到牙齒”,到了閻王爺那里才不受欺侮……
12月6日晨
隔壁院子學生的朝讀聲,把盧真慶從夢中吵醒。他掀開被子,起身推開床邊沾滿霧氣的玻窗,一股寒氣襲來,他一個冷戰,迅速穿好外套,抓起床邊的兩張木凳,下床“走”到客廳,打開影碟機開始自學英語……
幾十年板凳當腿
他患的是一種罕見的骨碎癥,目前尚無根治方法
“我得抓緊學,徒弟張翼寒假回來要考我。”張翼在重慶大學念書,是他美術方面的得意門生。今年暑假,因受張翼影響,他迷上英語,師徒達成協議:他教張翼畫畫,張翼教他英語。
盧真慶42歲,家住綦江縣開發區五福花園A棟4樓。他身高不足1.4米,扎著一條長辮,頗有幾分藝術家的風度。他是當地有名的畫師,也是當地殘疾人自學成才的典范。
42年前,盧真慶出生在一煤礦工人家庭。作為四兄妹中的老幺,他的出生,給家里增添了喜慶。然而,盧真慶剛滿月時,他的左腿股骨因吃奶時蹬踢過猛發生骨折。之后的兩年,他的四肢先后七八次骨折。父母將他送到市內一家大醫院檢查,專家遺憾地稱,盧真慶患的是一種罕見的骨碎癥,目前尚無根治方法。
無奈,父母把盧真慶帶回家小心呵護,母親甚至辭職專門照顧他。“這是命運向我開了一個玩笑。”盧真慶拍著自己的腿說,幾十年來,他不知發生了多少次骨折。如今,他雙腿萎縮,左腿蜷曲變形,比右腿整整短3厘米。因無法直立行走,他一直靠木凳當腿。
“我已‘走’壞了九張木凳。”盧真慶五六歲時,因無法直立行走,父親為他特制了一張木凳。那時,他的家在松藻煤礦。他每天起床后,像騎馬一樣騎在木凳上,木凳挪動一下,他雙手支撐上體,右腿向前蹬一下,身子就向前移動一下。伴隨“噼噼啪啪”的聲響,他每天可“走”十多米——從屋里“走”到壩子曬太陽,看山下來來往往的車和行人,以此打發無聊的時光。
十二歲的一天,他騎著木凳在壩子玩耍時,連人帶凳摔倒在地,致右腿股直骨骨折。一張木凳已無法滿足“行走”需要了,父親又給他做了一張。從此,他不得不靠兩張木凳“行走”。
“難道我一輩子都不能像常人那樣行走?”盧真慶三十歲那年,靠拐杖突然站立了幾秒鐘。就是這短短的幾秒,使他燃起了站立的希望。于是,他扔掉木凳,在家人幫助下,每天開始鍛煉走路。起初,他拄著拐杖,咬緊牙關站立起來都雙腿發顫,經三年鍛煉,能堅持站立一個多小時。三年里,他不知跌倒多少次。每次跌倒,他都因骨折而臥床很久才能康復。
就在他信心滿懷之時,一位醫生得知情況后勸誡:“太危險了!若把脊椎摔成骨折,你將癱瘓一輩子!”聽了醫生的話,盧真慶也不敢鍛煉了。他扔掉啞鈴、拉力器和單杠,重新又靠兩張木凳行走。
從未進過學堂
“我靠字典讀完四大名著。”
“我雖沒進過一天學堂,但我覺得我具有大專水平。”盧真慶從小喜讀書,六七歲時,看到礦上的小伙伴背起書包上學,他也哭鬧著要母親給他買新書包。母親花兩元錢買回一個書包,他迫不及待地背上,卻無法邁上上學的路。他哭了。
“四娃,你不能上學,姐教你。”盧真慶的姐姐盧真玉當時讀高中,主動擔當起弟弟的家庭教師。盧真玉找來課本,刻苦的盧真慶僅用三年,便學完了小學的全部課程。盧真玉高中畢業,響應號召到農村當了知青。從此,盧真慶靠一本破舊的《新華字典》,捧起姐姐臨行前送他的初中課本,開始了漫長的自學之路。
“我靠字典讀完四大名著。”盧真慶覺得自學理科很吃力,便放棄理科主攻文科。遇到生字,他就借助字典,一遍讀不懂,就多讀幾遍。漸漸地,他已不滿足于姐姐留下的課本,將報刊雜志作為拓寬知識領域的途徑。
起初,父親為他辦了一個借書證,隔幾天就從礦圖書館給他借一本書回來。為便于他學習,家里盡管不寬裕,每年仍要給他訂近兩百元的報刊雜志。隨著書櫥里的書籍越來越多,他的知識也越積越多。為表達自己的讀書心得和人生感悟,盧真慶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
畫了上千幅畫
“命運捉弄了我,我卻把握住了命運,只要不放手,我就會永遠勝利在握!”
“他在繪畫方面有天賦。”姐夫楊南是看著盧真慶長大的。他回憶,盧真慶8歲時,松藻礦務局工會名叫陳峰的美工辦了一期培訓班。盧真慶的二哥盧真元參加了培訓。二哥在家里畫畫,他就在旁邊觀看。一天上午,二哥上學了,盧真慶偷偷拿起二哥的紙筆,學著二哥畫起畫來。當他還沉浸在畫畫的快樂中時,被回家吃午飯的二哥撞見。他以為二哥會發火,哪想二哥不但沒罵他,還夸他畫得好,并送他紙筆和美術課本,鼓勵他繼續畫下去。
從此,盧真慶又成了二哥的學生。二哥每次培訓回來,都要將老師教的美術知識傳授給他。兩人一起練習,每次畫完畫,兄弟倆都要請家人點評。
后來,二哥離家參加了工作,盧真慶靠自己摸索著畫畫。姐姐盧真玉為支持他繪畫,每月發了工資,首先抽出一部分給他買紙筆顏料;母親見他行動不便,則時刻陪伴身邊,為他當起“畫童”。但是,那時的盧真慶對美術知識幾乎一片空白。他懂得的一些皮毛,也只是二哥從培訓班得來的“二手貨”。
轉機終于來了!有一年春節,他在中學當美術老師的小舅舅來家作客。看到他對畫畫那么癡迷,在翻看了他幾大疊習作后,針對他存在的不足,當場給他講解繪畫技巧。小舅舅還給他找來幾本美術基礎訓練的書。悟性極高的盧真慶經小舅舅的指點,悟出:藝術來源于生活,閉門造車畫不好作品。那時,他恨自己是個殘疾人,是個遠離自然與社會的空想者。也就從那時起,他才改變了自己,開始每天坐在家門口或陽臺上,觀察街上過往行人的表情,分析販子們討價還價的心理……
漸漸地,他筆下的作品有了靈性,靜物有了動感。1991年5月,他的6組反映煤礦安全生產的連環畫,在報刊上連續刊發。從此,他一發不可收拾,《意料之外》等8幅連環畫被《中國連環畫》雜志采用;《此時靜悄悄》、《流逝的歲月》被《四川殘疾人》雜志采用……喜訊頻傳,讓他找到了男子漢的自信,也讓他成了當地的名人。
1993年,盧真慶被綦江詩書畫院授予三級畫師稱號。幾十年來,他共畫了上千幅油畫和水粉畫。他決心,將一直把自己的自信,用繪畫的方式延續下去。“命運捉弄了我,我卻把握住了命運,只要不放手,我就會永遠勝利在握!”
“武裝到牙齒”去見閻王
“他心大得很!”
盧真慶覺得自己越過越幸福
“他心大得很!”盧真慶以前一直和父母一起生活,自從父親十多年前去世后,在城里工作的姐姐便把他和母親接了去。姐姐、姐夫為便于他創作,特地將10多平米儲藏室騰給他作創作室。
隨著名聲越來越響,慕名向盧真慶拜師的人越來越多。“我帶過的學生有三百多。”盧真慶對前來拜師的學生從不拒絕。他說,學生最多時一次有十五六人,最少也有三四人。這些學生中,有四人考上了美術專業學校(院)。“我從不打招生廣告,都是學生慕名而來的。”對此,盧真慶感到很自豪。
“學生也是我的老師。”盧真慶把學生當朋友,向他們傳授繪畫技藝的同時,也向學生學習自己不懂的知識。
“我最大的愛好就是學習。”盧真慶認為,繪畫境界的提高,與文化內涵的修養是同步的。為此,他從上學期假期開始,便拜自己的學生為師,每天用兩小時學英語。他覺得這不完全是為趕時髦,“我要用知識‘武裝到牙齒’,直至有一天到了閻王爺那里,我會說,嘿!我是‘全副武裝’來的,不要欺侮我喲!”
 |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