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雙年展,不展覽成熟作品
雙城雙年展,不展覽成熟作品
雙城雙年展,不展覽成熟作品
兩年過后,城市/建筑雙年展再一次躍入深圳人的視野。本月8日正式開幕的“2007深圳·香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首次采取“同一主題,兩地舉行”的方式在深圳和香港兩地同時舉辦,是深圳、香港兩地首次合作舉辦的高規(guī)格城市建筑展,來自17個國家的108位參展者將通過近200件作品藝術地反映城市面臨的問題和趨勢。盡管許多市民對這個過于“陽春白雪”的展覽頗有微詞,但這并沒有影響建筑師們對于城市建筑的熱情。據(jù)悉,本次雙城雙年展中沒有一件成熟作品,最重要的是要市民以輕松的心態(tài)看展覽,并留給大家更加廣闊的討論空間。
用人生百態(tài)測量城市靈魂
建筑是什么?進入A5展場,在一條橫貫整個展場的白幔上你可以找到答案。那條白幔上,密密麻麻的都是世界各地建筑師們對于建筑的看法。
A5展場內的一個展區(qū),布置得很簡單,一些堆落起來的長方形方塊,外面包裹著花花綠綠的城市照片,折射著深圳這座城市的人間百態(tài)。這些高高的方盒子被放置在深圳地圖上,地王大廈、深發(fā)銀行、賽格廣場、市民中心等地標性建筑清晰可見。吸引記者注意的,是照片上那些人說出來的話。
方形的盒子上將一位來自四川的打工者的城市感受記錄如下:“從早上4點鐘起來,要干到晚上10點。老家出來打工的人要占50%,家里田地有的租給人家,有的就空起,沒得辦法,空起只有空起,現(xiàn)在國家要實行那種什么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打工一般到廣州、福建,到深圳的少。那個地方的生活太高了,錢找少了就過不下去……”記者注意到,這個充滿了深圳打工者“語錄”的作品叫做《測量城市靈魂》,作者說:“未到深圳,曾到深圳,正在深圳的人們在腦海里面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深圳。對我們而言,深圳不但是一個可以實現(xiàn)夢想的城市,更是一個由夢想堆砌起來的城市。這也正是我們的裝置試圖去表現(xiàn)的主題。”
香港將研究
深圳小鎮(zhèn)再生
本屆城市/建筑雙年展是深港兩地首次攜手合作,記者了解到,香港中文大學的廖維武教授將率隊研究“城市再生”方案。
廖維武在雙年展所舉辦的論壇中透露,他的團隊將與寶安規(guī)劃局合作,以深圳光明新城旁邊某小鎮(zhèn)作為研究對象,并試圖研制方案使該小鎮(zhèn)的30%重新發(fā)展,達到再生的目的。據(jù)介紹,該小鎮(zhèn)位于深港公路的兩邊,處于寶安機場附近,鎮(zhèn)里面只有工廠和城中村,是一個很典型的珠三角小鎮(zhèn)。據(jù)介紹,這個小鎮(zhèn)發(fā)展不足15年,但鎮(zhèn)中差不多50%的廠房已經退化了。廖維武打比方說:一個城市有80萬人口,但其中60萬都是流動人口,如果工廠退化,投資者離開,這個城市就會很快退化。“這種城市退化的現(xiàn)象正是香港昔日所經歷的”,廖維武說:“但是在中國,在珠三角沒有可能這樣發(fā)展,因為這樣其實很浪費資源。所以,我們現(xiàn)在做的工作就是從建筑類型上去研究,研究的重點不是工房退掉之后怎么用,而是設計的時候可不可以更新、再生。”
命題抽象觀眾連說看不懂
“這想說明什么呀?”“看不懂!”是記者在本次城市/建筑雙年展上聽到普通市民所說的最多的話。
一個倒掛在天花板的麻將桌,配上四把椅子和一副已經碼好的麻將,有專業(yè)背景的觀眾看了連聲叫好,而普通觀眾卻表示“有看沒有懂”。雙年展上,諸如此類“曲高寡和”的作品不在少數(shù),在不少市民眼中,雙年展甚至就是“一個抽象的命題,幾個廢棄的大倉庫,以及一些莫名奇妙的圖片和擺設”。
對此,總策劃人馬清運表示,希望市民放松心情,僅僅以一種很娛樂的心情欣賞關注城市的再生問題就可以了。至于那個抽象的命題“城市再生”,馬清運覺得一點兒也不復雜。他解釋說,“城市再生”建立在“城市有生命”這一先決條件下,一旦城市具有生命,那么也就有了發(fā)展、繁榮、衰老、死亡的階段。在此情況下,是否需要對城市里不符合功能要求的老舊建筑,改造、重建,進而使得城市煥發(fā)出新的生命活力,這就是本屆雙年展探討的核心。
在一個展場,映入記者眼簾的是一整面墻的大幅圖片。這組圖片是由一張張小照片組成的,仔細一看,其中一張圖片上面全都是一家家餐館、食品店的門臉,上面有著不少深圳人耳熟能詳?shù)拿Q:過橋米線、正宗桂林米粉、砂鍋粥、火鍋等等;還有一張圖片,則是超市里密密麻麻的貨架。
這些圖片想表達什么意思,經濟繁榮還是什么?正當大家議論紛紛時,記者看到了“圖說”:很多人本來掙錢是為了圓夢,但做著做著就一頭扎進掙錢里,離夢想越來越遠,后來夢沒了,只剩錢了。看過創(chuàng)作者的解釋,再去看看這些圖片,果然另有一番深意。
打破格式不展覽成熟作品
記者在論壇中還了解到,今年的“雙城雙年展”打破了固定的格式,不設置主題,不展覽成熟的作品。“這次希望更多的偏離博物館質量的展覽。讓更多的人參與討論,而不僅僅是參觀。”馬清運表示,展會幾乎沒有成熟的建筑師,即使是成熟的建筑師也沒有成熟的作品。
主辦方解釋說,雙年展是走向市民、走向大眾的展覽,所以很多展品都不完全是純粹的建筑、設計項目,更多是從藝術的角度、從裝飾的角度去探索一些城市中的問題和可能性。而對于“雙城雙年”的意義,馬清運則表示:“雙城雙年展的意義非常大,在世界雙年展的家族里還沒有出現(xiàn)過‘雙城’的現(xiàn)象。”他說,電池有正負極,而大規(guī)模的城市區(qū)域性運動和運演其實都是跟兩極分不開的。所以,香港和深圳其實是完全能夠扮演一個更大城市群族的兩極狀態(tài),只要有高差就有勢能,有勢能就有運動。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