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暖過后更理性 榮寶2007秋季拍賣會書畫專場拍后綜述
回暖過后更理性 榮寶2007秋季拍賣會書畫專場拍后綜述
回暖過后更理性 榮寶2007秋季拍賣會書畫專場拍后綜述
2007年12月9日晚,榮寶2007秋季藝術品拍賣會在亞洲大酒店圓滿落槌。本次拍賣會三大專題五個專場,成交總額超過2億元,成交率為79%。其中,書畫專題成交額為1.12億,成交率是88.37%;油畫專題成交額為5704.7萬元,成交率是87.16%;古董專題成交額為3964.4萬元,成交率是61.9%。本次秋拍總體呈現(xiàn)平穩(wěn)、正常的發(fā)展態(tài)勢,藝術市場在經(jīng)歷調(diào)整和回暖之后表現(xiàn)得更為理性。縱觀本次秋拍,就書畫板塊而言,基本符合拍前預期,并呈現(xiàn)以下幾個特征:
一、學術價值引領市場價值
本次秋拍推出的《補陀洛伽之室藏書畫》專場,138件作品,成交額為739.7萬元,成交率為90%。這批作品原收藏者楊白樺先生是我國著名金石學家、書法家胡小石先生之子,生前為南京師范大學教授。作為工薪階層,收藏資金非常有限,因此對藏品的選擇尤為審慎,學術價值性是工薪收藏最為普遍的側(cè)重點,《補陀洛伽之室藏書畫》就是其一,這也秉承了胡小石先生的收藏傾向與學術態(tài)度。藏品雖非鴻篇巨制,卻因其學術價值而獲得藏家的認可。本場的幾件碑拓作品都經(jīng)數(shù)十輪競價方得以成交,特別是LOT26號《周缶遺文拓片四幀(對屏)》估價3-4千元,最終以8.2萬元落槌,就是典型的例子。碑拓的收藏群體本來就小,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依然是學術價值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開場的何紹基書法作品受到藏家的歡迎,LOT1《行書七言對聯(lián)》與LOT2《隸書“文心雕龍”節(jié)錄》均以13.44萬元成交。陳鴻壽的《行書七言對聯(lián)》(LOT17)也以13.44萬元成交,LOT41米萬鐘的《草書》22.4萬元成交。董其昌、何紹基、陳介祺、陳鴻壽、劉墉、翁同龢等都具有很高的學術地位。上月底廣州嘉德冬季拍賣會上,《憨齋珍藏法書》專場中,上述書法名家的作品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其中,王鐸的《草書臨<冠軍帖>軸》以148.5萬元成交,而張瑞圖的《草書杜甫<渼陂行>卷》更以352萬元成交。在學術地位上較之更高一籌的董其昌,行楷之妙,跨絕一代,其行草能以虛神代替實筆,胡小石先生認為“就獨創(chuàng)性而言,董實為明書第一”。本場以110萬元落槌的董其昌《草書杜甫詩書卷》(LOT44)流傳有序,曾為戴熙收藏,引首有王震的題跋。
封面作品查士標的《擬云林筆意》以62萬元落槌,安徽涇縣精鑒別、富收藏的朱榮爵曾收藏此畫并甚愛之,鈐蓋朱靖侯家珍藏、松岡書屋、子子孫孫保之等鑒藏印以示自己的珍愛。此外,李鱓的《長年百子富貴圖》(LOT57)、趙左的《青溪夜雨圖》、尤求的《仕女圖》等均為有識者藏之。
榮寶2006秋拍推出的《玉蓮齋藏畫》專場,徐平羽先生的收藏得到市場的大力追捧。此次秋拍再推名家收藏專場,并為此專門出版了收藏專集,籍以從學術的角度,指導收藏,讓這些藏家積多年心血收藏的作品得以展示并能夠傳承下去。
二、近現(xiàn)代書畫,精品價格依舊堅挺
2003年非典過后的藝術市場全線飄紅,“普漲”局面出現(xiàn)的同時也暗含了一種躁動和不安。經(jīng)過2005年秋以來市場的自發(fā)調(diào)整,藝術市場已逐漸轉(zhuǎn)暖,優(yōu)勝劣汰的自然選擇使真正的藝術精品脫穎而出,這是市場趨于成熟的一大標志。榮寶本場秋拍,藝術大師的精品力作依然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
徐悲鴻的《奔馬》(LOT299)在拍前就廣為看好,榮寶齋三十年前曾以此為原作制作過木版水印。此件作品估價250-350萬元,最終經(jīng)過數(shù)輪競價以400萬元落槌,可謂眾望所歸。李可染的《革命搖籃井岡山》(LOT319)以600萬元成功易主,此件精品著錄于《世紀可染·紀念李可染誕辰一百周年特刊》。本場值得一提的是,黃胄的《豐收圖》(LOT334)、王雪濤的《踏枝同報》(LOT329)等都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交業(yè)績。作為近現(xiàn)代書畫板塊的第二、三階梯,他們的作品在市場調(diào)整之后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tài),這顯然與藝術家在美術史上的地位不相符。此次秋拍,黃胄的《豐收圖》以80.64萬元成交,王雪濤的《踏枝同報》以64.96萬元成交,諸如此類,可以說得益于市場以及買家眼光的成熟。
此外,齊白石的《三祝圖》(LOT201)與吳昌碩的《三祝圖》(LOT200)分別以336萬元和103.04萬元成交,封面作品李苦禪的《高瞻遠矚》(LOT168)以98.56萬元成交,吳冠中的《印尼野生動物園》(LOT321)以672萬元成交……這些平穩(wěn)的成交狀況都與預期基本相符,說明了委托人、拍賣人和買受人都逐漸掌握了專業(yè)知識,具備了專業(yè)素養(yǎng),走向成熟與理性。
三、當代書畫,精品與普通作品差距拉開
本次秋拍,當代書畫陣容齊備,干凈、漂亮、來源可靠為其特色。因此,拍前期望值較高。最終的成交結(jié)果略低于預期,成交額為2565.53萬元,成交率為83%。當代書畫專場最明顯的特征是:名家的精品價格穩(wěn)中有升,精品與普通作品之間的價格差距進一步拉開,市場起伏波動較大的畫家作品價格呈下降趨勢。
當代書畫專場可圈可點之處不少。首件作品范曾的《觀世音菩薩造像》(LOT395)以151.2萬元成交,此件為范曾畫佛教人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題材好、畫作精,故而深受藏家喜愛。何家英的《春光詞意圖》(LOT403)以224萬元成交,此件作品約23.1平尺,是何家英仕女畫的經(jīng)典代表,唯美的畫面配以優(yōu)美的詩詞,意境不可旁比。封面作品吳冠中的《竹林人家》(LOT453)是畫家略為早期創(chuàng)作的精品,曾經(jīng)多次著錄,最后以212.8萬元成交。白雪石的《古塞春暉》(LOT455)以103.04萬元成交,此件為作者創(chuàng)作的大尺幅作品之一,綿延的群山、逶迤的長城與萬點春花構(gòu)成了一幅壯闊的塞外春光。
同時,我們也看到,同一畫家的作品,有些受到熱烈追捧,有些則遭遇冷落。事實上,畫家每次創(chuàng)作的條件、心情、場合等各有不同,作品也就各有差別,并非件件皆是精品。而精品總是稀缺資源,因此,精品與普通作品之間的價格存在差距。隨著藝術市場的發(fā)展,藏家知識的積累,以及對于出價的更為理性,精品與普通作品的價格進一步拉開。這其實是一件好事:一方面促使畫家更為認真的創(chuàng)作;另一方面也要求拍賣人更為謹慎地選擇拍品。市場的優(yōu)勝劣汰看似無情,實則是為催生一個更為健康、穩(wěn)定和成熟的藝術市場做出了貢獻。
藝術市場在調(diào)整、回暖之后走向更為理性,是藝術市場逐漸成熟的標志。只有成熟的買家、賣家和拍賣人,才會有成熟、穩(wěn)健的藝術市場,也才符合十七大提出的“科學發(fā)展觀”。“狂飆突進”或“疾風驟雨”同樣也不適合拍賣市場,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才能真正長久地走下去。
拍品名 價成交價(元)
李可染 革命搖籃井崗山 6,720,000
徐悲鴻 奔馬 4,480,000
黃胄 豐收圖 806,400
范曾 觀世音菩薩造像 1,512,000
何家英 春光詞意圖 2,240,000
吳冠中 竹林人家 2,128,000
齊白石 三祝圖 3,360,000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wǎng)”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nèi)容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需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