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3點,在國際會展中心8號館舉辦的“中國住交會”上,一個戴著枷鎖的人,正佝僂著、步履艱難的向前行走。沉重的枷鎖讓他仿佛隨時都有可能被壓倒,而在枷鎖之上赫然寫著兩個讓人唏噓不已的字——房奴。這正是觀念藝術家梁克剛今天上午在國際會展中心表演的行為藝術《房奴》,而帶枷鎖的人正式梁克剛本人。《房奴》的出現,立刻引起了住交會現場的“騷動”,吸引了現場許多人的眼球。
我為什么做“房奴”這個作品?
最近一年多來國內主要大城市的房地產價格飛速增長,而房地產價格全面高漲、中低收入人群住房問題無法有效解決已經是長期存在的問題,少數開發商利用國家政策缺失壟斷經營哄抬房價實際上已經給廣大普通購房者造成巨大的經濟與精神壓力,因為缺乏政府補貼及平衡的機制,缺乏多元的低收入人群住房品種的選擇,迫使所有消費者只能在價格日益高漲的商品房中解決居住問題,也就形成了舉世罕見的“全民購房現象”,而廣大“房奴”——貸款買房的普通消費者由于承擔巨大的個人信貸壓力徹底失去了選擇城市、工作乃至生活方式的自由,這是對于人性與人身自由最大的禁錮與壓抑。因此我想到應該做一個作品來表現這些被嚴重忽視的弱勢群體,表現他們的生存狀態,提請社會各界對于這個龐大群體的關注,促使國家及行業相關政策的改善與調整。
“房奴”這個作品已經醞釀了幾個月,曾經和北京最著名的房地產專業媒體出版人蔡鴻巖先生交流過,之所以選擇中國房地產界最大的行業盛會第九屆“中國住交會”來表演這個作品也是希望能夠引起全社會和房地產行業對相關問題更多的關注。
這個作品借鑒中國古代用來囚禁犯人的“木枷”在其上安裝了一個時下各個房地產項目都比較常見的“戶型模型”,由我親自戴枷表演,在“住交會”現場選擇典型場景拍照,使沉重壓抑的具象的“房奴”與房地產全行業的浮夸、虛假繁榮、炫富心態、形成強烈對照,以期使觀者產生心理震動,并引發集體反思。
作為觀念藝術家我只負責提出問題或強化問題,這些問題也并非是我個人可以解決的,從創作角度上來講這是一個相對簡單直接的作品,但也正是我所一直追求的可以與非專業的普通觀眾直接交流互動的方式,我個人不喜歡那種文縐縐的煞有介事的創作方式,今天的中國波瀾壯闊、復雜多樣、魚龍混雜的社會現實比任何以西方藝術史體系為標準的故弄玄虛學術研究更加精彩和刺激,而我正是希望運用這些社會現象、資源、趣味、以及混亂作為創作材料和素材,借助現代傳播手段引發強大的社會效應和關注,這可能就是我所希望建樹的“社會藝術”.
梁克剛行為藝術《房奴》上演"住交會"
梁克剛行為藝術《房奴》上演"住交會"
梁克剛行為藝術《房奴》上演"住交會"
下午3點,在國際會展中心8號館舉辦的“中國住交會”上,一個戴著枷鎖的人,正佝僂著、步履艱難的向前行走。沉重的枷鎖讓他仿佛隨時都有可能被壓倒,而在枷鎖之上赫然寫著兩個讓人唏噓不已的字——房奴。這正是觀念藝術家梁克剛今天上午在國際會展中心表演的行為藝術《房奴》,而帶枷鎖的人正式梁克剛本人。《房奴》的出現,立刻引起了住交會現場的“騷動”,吸引了現場許多人的眼球。
我為什么做“房奴”這個作品?
最近一年多來國內主要大城市的房地產價格飛速增長,而房地產價格全面高漲、中低收入人群住房問題無法有效解決已經是長期存在的問題,少數開發商利用國家政策缺失壟斷經營哄抬房價實際上已經給廣大普通購房者造成巨大的經濟與精神壓力,因為缺乏政府補貼及平衡的機制,缺乏多元的低收入人群住房品種的選擇,迫使所有消費者只能在價格日益高漲的商品房中解決居住問題,也就形成了舉世罕見的“全民購房現象”,而廣大“房奴”——貸款買房的普通消費者由于承擔巨大的個人信貸壓力徹底失去了選擇城市、工作乃至生活方式的自由,這是對于人性與人身自由最大的禁錮與壓抑。因此我想到應該做一個作品來表現這些被嚴重忽視的弱勢群體,表現他們的生存狀態,提請社會各界對于這個龐大群體的關注,促使國家及行業相關政策的改善與調整。
“房奴”這個作品已經醞釀了幾個月,曾經和北京最著名的房地產專業媒體出版人蔡鴻巖先生交流過,之所以選擇中國房地產界最大的行業盛會第九屆“中國住交會”來表演這個作品也是希望能夠引起全社會和房地產行業對相關問題更多的關注。
這個作品借鑒中國古代用來囚禁犯人的“木枷”在其上安裝了一個時下各個房地產項目都比較常見的“戶型模型”,由我親自戴枷表演,在“住交會”現場選擇典型場景拍照,使沉重壓抑的具象的“房奴”與房地產全行業的浮夸、虛假繁榮、炫富心態、形成強烈對照,以期使觀者產生心理震動,并引發集體反思。
作為觀念藝術家我只負責提出問題或強化問題,這些問題也并非是我個人可以解決的,從創作角度上來講這是一個相對簡單直接的作品,但也正是我所一直追求的可以與非專業的普通觀眾直接交流互動的方式,我個人不喜歡那種文縐縐的煞有介事的創作方式,今天的中國波瀾壯闊、復雜多樣、魚龍混雜的社會現實比任何以西方藝術史體系為標準的故弄玄虛學術研究更加精彩和刺激,而我正是希望運用這些社會現象、資源、趣味、以及混亂作為創作材料和素材,借助現代傳播手段引發強大的社會效應和關注,這可能就是我所希望建樹的“社會藝術”.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