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藏協推海派“四新”初見成效
上海藏協推海派“四新”初見成效
上海藏協推海派“四新”初見成效
作為上海市收藏協會2007年工作的一大亮點,年初,其正式推出了“四新”活動,即協會內部力推新人、新品、新館、新著。據了解,該活動舉辦至今,已累計推出新人10名,新品12種,新館10個,新著12冊,其中有些新人還是近幾年參加協會,但在收藏方面卻小有成績的。
對于“四新”活動的重點,上海市收藏協會會長吳少華指出,“四新”就是要為會員服務,為會員創造更多機會,讓人們了解這些海派收藏的大家。吳會長同時也強調如今海派收藏要不斷提升層次和檔次。
據了解,上海市收藏協會是一個有著21年歷程的民間收藏社團,自成立之初,就把“欣賞、求知、聯誼、創造”作為協會的宗旨。自今年初,在協會理事會上提出了“四新”活動口號后,受到了廣大會員的強烈反響。“四新”活動開始后,一些原本不為人知的新人、新品、新館、新著得到了推薦,海派收藏影響正在逐步擴大。
新人中有位專以金屬壺具收藏為樂的老共產黨員,原系上海航天局某處的領導干部,幾十年的收藏經歷,只是到了退休時圈里人才了解。但他收藏的金屬壺具不僅數量多、材質廣,而且品種上也是各具特色。他在自己的收藏館里書有一幅對聯曰:酒壺茶壺咖啡壺壺中尋趣,銀壺銅壺錫包壺集壺有樂。這正是他退休后晚年生活的真實寫照。對于這樣一位收藏家,上海藏協理所當然地推舉其為“四新”活動的新人,為他作了宣傳,這也使他從中感到了收藏的樂趣和收藏文化的深邃內涵。
海派收藏的特點就是“海納百川”,能夠將各種新奇的文化代表歸納吸收為一體。而滬上就有一位收藏家專門收藏胸針。他的胸針全都精致細巧,不是鑲鉆就是嵌玉,其材質也都為銀質,系舊上海達官顯貴應酬時佩戴的,極具海派收藏的特點。上海藏協發現了這位藏家的收藏之后,認為這正是宣傳海派收藏特色的典型例子,于是便作為新品予以介紹和推廣。
上海藏協一直以來都鼓勵會員自己編撰、出版收藏文化書籍,多年來,協會中也曾有不少收藏家編撰出版了新著。但能在一年中連續出版兩本研究新著的收藏家卻很少。而此次協會在新著中推出的就有一位收藏家一年推出了兩本新書,這為研究收藏、提高收藏文化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
10個多月來的“四新”活動,對老的收藏家來說,是一種推動,一種促進,對新的收藏家來說,不啻也是一種鼓勵和鞭策。
據了解,協會中有位殘疾收藏者,特地托姐姐找到協會,說他多年來收藏的旅游門券很有特色,目前只因身殘行動不便,不能參加協會有些活動,但“四新”活動他是非參加不可,他愿意用自己的筆盡力宣傳祖國的旅游文化。今年8月,有位商標收藏者冒著酷暑趕到協會,說協會推出“四新”活動,他舉雙手歡迎,但他收藏的藏品已出了好幾本書,希望協會能予以宣傳。
協會搭臺,為收藏家搖旗吶喊,為海派收藏增添新亮點,目前已成為廣大會員的共識,同時也給協會帶來了勃勃生機。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