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0萬,南京拍賣記錄刷新
2600萬,南京拍賣記錄刷新
2600萬,南京拍賣記錄刷新
在上周五舉槌的江蘇聚德2007首屆藝術品拍賣會上,一件清乾隆琺瑯彩黃地開光式胭脂紅山水紋碗被一名廣東買家以2600萬元高價拍下。此外,徐悲鴻的《四駿圖》也在經過多達18次的激烈競價后,以500萬元成交,這樣的價格,在南京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上堪稱天價。據聚德公司的統計,整場拍賣會的總成交額不到4000萬元,天價拍品在拍賣會中,絕對起到了“扛大梁”的作用。
南京與京滬等地顯差異
徐悲鴻的《四駿圖》是當天“書畫·玉器”專場中最大的亮點,以240萬元的價格起拍,經過18次競價后,最終被一名男子以500萬元收入囊中。眾多參加拍賣會的人士紛紛表示,500萬元的成交價并不算高,這幅畫如果拿到京滬等地拍賣,應該能拍出更高的價格。
江蘇書畫藝術研究會副秘書長吳起秀表示,500萬元的價格確實低了。徐悲鴻的作品一向是收藏界的精品,目前書畫市場上單匹馬的圖畫都很難見到,像《四駿圖》這樣的珍品僅以500萬元成交,實在出乎他的意料。在幾天前剛剛結束的北京保利秋季拍賣會上,徐悲鴻《春山十駿圖》以720萬元起拍,最終以1512萬元成交。與北京、上海、廣東等地相比,南京的書畫拍賣市場相對低迷,這幅《四駿圖》如果拿到京滬等地拍賣,成交價應該能超過1000萬元。吳起秀說:“根據目前的行情,徐悲鴻筆下一匹馬的市場價格能達到200萬元。”
記者通過多方打探獲悉,這幅《四駿圖》的原收藏者為廣東省汕頭市收藏協會常務副會長吳霞,他也來到了拍賣會的現場。吳霞告訴記者,他收藏書畫已有30年的歷史,藏品多為明、清、民國至近代藝術大師力作,他本人最為得意的一件藏品當屬明代仇英的《春山仙館圖》長卷,徐悲鴻的《四駿圖》是他在上世紀80年代偶然得于四川。這次將《四駿圖》拿出來拍賣,也是對南京書畫拍賣市場的一次試探。對于這幅畫500萬元的成交價,吳霞覺得并不算高。他表示,與北京、上海、香港等地的拍賣市場相比,南京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胭脂紅瓷碗拍價創紀錄
在本報之前的跟蹤報道中遲遲未確定起拍價格的胭脂紅瓷碗一出場便成為全場焦點,1800萬元起拍,成交價為2600萬元,買主是一名廣東買家。會后聚德公司總經理李靜表示,2600萬元的價格不僅創下了南京紀錄,在國內瓷器拍賣中也堪稱天價。而除此之外,本場拍賣會一些有望沖擊天價的拍品紛紛流拍,如800萬元起拍的《后稷教稼》《大禹治水》二圖,作者為明代仇英。在今年的北京嘉德秋拍中,仇英的《赤壁圖》曾以7952萬元人民幣的成交價創下了中國繪畫藝術的世界紀錄。“種種跡象表明,南京的藝術品投資收藏群體還沒有真正培養起來。”吳起秀這樣告訴記者。
吳起秀向記者總結了制約南京藝術品拍賣的幾大問題。一是股市和黃金造成了投資資金的分流。這個現象在今年表現得尤為明顯,現在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現狀就是“投資第一,審美第二”,今年股市大漲、金價攀升,兩大投資熱點造成藝術品市場的“失血”;二是藝術品拍賣場次過于頻繁,精品少,炒冷飯的多。以書畫拍賣為例,僅今年下半年南京就有20場次左右,很多拍品數次流拍,在多個拍賣會中反復出現,難免不讓人“審美疲勞”;三是藝術品市場的魚龍混雜,真偽難辨使得很多贗品也出現在拍賣會上;四是拍賣公司的知名度不夠,組織宣傳力度尚不到位。
吳起秀建議說,藝術品拍賣應該朝著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差異化競爭有助于整個市場的繁榮,藝術品拍賣市場應該進一步分流,如組織專門的書畫拍賣專場、瓷器拍賣專場等,而目前的南京市場因為受到發展規模的限制,所有類別的藝術品如同一鍋雜燴,放到同一個場次中拍賣,這實際上削弱了每一類別的單個力量。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