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翰海拍賣有限公司2007年秋季《中國當代書畫》專場
北京翰海拍賣有限公司2007年秋季《中國當代書畫》專場
北京翰海拍賣有限公司2007年秋季《中國當代書畫》專場
2007年秋季《中國當代書畫》專場上拍作品150多件,編排和展示按傳統中國畫題材的分類方式,劃分為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以及書法四部分。這樣的編排方式,目的是為了讓藏家對整場拍品結構一目了然,比照藏家自己的收藏系列,可更為明確的選擇不同題材中不同的手法、不同價位的作品。我們對每個單元的作品進行針對性征集時,盡可能從作品題材、創作風格、制作手法、市場接受程度等方面較為有代表性的畫家作品選進來,最大程度地反映當代中國書畫的當下格局和提示收藏的重點和熱點。如“花鳥畫”部分龔文楨的《西府海棠》、崔如琢的《花中魂》以及趙寧安、李魁正、吳悅石、陳永鏘、方楚雄等名家力作;“人物畫”部分如:劉大為的《吉祥草原》、馮遠的《西園雅集》、何加英的《春思少女》以及王明明、石齊等大家的精彩作品;“書法”部分,有張瑞齡十二條屏《金剛經》,韓鐵城的《金剛經》手卷等法度森嚴的書法巨幅;“山水畫”部分有吳冠中的《高原人家》、宋雨桂的《木蘭泉》、崔如琢《四季山水》、賈又福的《朝霞》、龍瑞的《太古閣》、崔如琢的《山水四屏》以及張仃、盧禹舜、楊延文等經典名家的代表性作品。其中,吳冠中的《高原人家》以線條的豐富變化加上點、面的組合,勾畫出高原變換無窮的結構變化,該作多次出版,是體現吳冠中先生綜合藝術成就的經典性作品。
盛世代有才人出 不薄今人愛古人
北京翰海秋季推出中國國石及當代藝術品專場
今年秋季,北京翰海拍賣有限公司除將繼續推出中國古董、中國古代書畫、中國近現代書畫、中國當代書畫等傳統拍賣場次之外,首辟“國之瑰寶——中國當代藝術品”專場和“日精月華——中國國石藝術”專場拍賣,將當代工藝美術大師的精品力作引入大型拍賣會。
長期以來,中國的傳統收藏理念歷來都是厚古薄今。拿到一件東西,首先要看年代是否久遠,夠不夠年份。只要是“大新活”,則不屑一顧。殊不知遠至紅山良渚,近至人們津津樂道的康乾盛世,當時制作出來無一例外都是“大新活”。設若當年康雍乾三代帝王也是“玉必商周、瓷必宋元”,對“大新活”不屑一顧,就不會出現清三代藝術品的鼎盛局面,就不會有如許多的精美絕倫的藝術品流傳至今,供人們收藏賞玩。清代嘉道以后,國勢式微,外邦涂炭,藝術品制作水平也江河日下。這就是藏家們崇尚清三代,看不起晚清民國的原因。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隨著我國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尤其是民間藝術品收藏和藝術品市場的不斷升溫,沉寂已久的工藝美術行業早已萌發出新的生命力。在高速發展的現代科學技術和不斷更新的審美理念的推動下,當代工藝美術品的制作水平,無論從工藝手段、題材選擇、精細程度等方面,都比過去有了長足發展。眾多國家評定的工藝美術大師無論社會地位、工作環境、學識水平都遠非古代工匠可比,可以斷言,新的工藝美術的鼎盛時期即將來臨。
“中國國石藝術專場”是國內第一場國石專題的大型拍賣會。此次推出的福建壽山石、內蒙巴林石、浙江昌化雞血石等國石名品,其中不乏田黃、善伯洞、荔枝洞、杜陵坑、大紅袍等國石中的頂極石品。除個別石材異常珍貴,為令人不忍奏刀的原石外,其余皆為當代工藝大師的杰作。國石專場中的石品大都已成為面臨枯竭的珍貴稀有資源,因歷代不斷開采,上好品質的石品近乎鳳毛麟角,古代就有“一兩田黃十兩金”的說法,昌化雞血石也以“鴻運當頭”的吉祥意義和稀有性,一露面就被海內外藏家搶購一空。國家級雕刻大師牛克思雕刻的《昌化雞血石雕樓閣山子》,材料之大、血色之純正飽滿可稱千年難得一見。作者巧妙運用石材本身的顏色和紋理,巧雕出松石樓閣掩映其中的妙境,又完整保留了雞血石的獨特美感,可謂巧奪天工。石中天所作《巴林石巧雕章魚擺件》,把巴林石豐富的顏色變化運用到了極致,以黑色雕成海螺的外殼,間有淺色紋理,真實細膩。更為巧妙的是石材一體的淺黃色和紅色部分被雕成海螺外露出來的質地鮮嫩的螺肉和張牙舞爪的章魚和寄居蟹,而章魚的眼睛部位,又巧妙的保留了石材中的淺黃色,渾然天成,使人不得不感嘆造化之玄妙。
“國之瑰寶——中國當代藝術品專場”云集了國內四十余位有突出成就的工藝美術師的六十多件優秀作品。其中包括紫砂器、瓷器、玉雕、硯雕、漆器、緙絲、古琴、紫檀家具八項,所選作品都是經過業界專家反復論證認可的作品。其中,紫砂作品中有鮑志強、李昌鴻、顧紹培等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和高級工藝師的創作精品;瓷器部分包括了景德鎮瓷器和鈞瓷兩部分,其中景德鎮有王錫良、秦錫麟、戴榮華、陸如、王隆夫、李林洪等十幾位大師的力作以及華弘公司為中南海紫光閣定制的陳設瓷,足可稱為“當代官窯”;玉雕以“揚州工”的代表人物顧永駿、汪德海和劉筱華的作品為主。其中汪德海大師設計制作的《白玉雕大千佛國》等作品為不久前全國“天工獎”的獲獎作品,可謂彌足珍貴。硯雕匯集了端歙兩大名硯中的頂級作品。端硯有國家級大師黎鏗及琢硯名家劉演良的宋坑名品,歙硯作品以王耀、蔡永江、周新鈺三位制硯新秀為代表,所用硯石都為唐宋名坑名品,刀法、構圖一仍古法而饒有新意,當為書畫家的心儀之選。古琴和緙絲已經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此次國家級大師王金山的緙絲作品《翠羽秋荷》,蘇州刺繡研究所藏已故國家級工藝大師徐紹青設計,五位高級工藝師歷時一年多共同完成的緙絲作品《牡丹通景屏》,不僅藝術性強,其工藝難度和文化含量更屬難得。當代制琴工藝大師王鵬是新中國建立以來既有學院學習背景又有創新的代表性人物,此次推出的《蕉葉琴》形式古樸流暢、聲音優雅渾厚,歷時兩年多方可完成,彌足珍貴。被明式家具專家、清華大學教授陳增弻先生譽為“當代清宮造辦處”的南通永琦紫檀珍品有限公司制作的十組紫檀家具,包括畫案、搖椅、鼓墩、寶座、南官帽椅等精品,所用紫檀木經過特殊處理,造型典雅華貴,做工精致細膩,手感如絲綢般柔滑,且采用無接縫制作而經高低溫不變形,被專家認定為工藝水平在明清宮廷家具之上。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