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石如篆書軸
鄧石如篆書軸
鄧石如篆書軸
鄧石如(1743年至1805年),初名琰,字石如,篆書以二李(秦代李斯、唐代李陽冰)為宗,又融合秦漢碑刻,縱橫捭闔,稍參隸書之意,形成獨特風格,對清代中、后期書壇有巨大影響,是清代著名篆書家。著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等,《清史稿》有其傳。
鄧石如所書篆書軸,紙本,縱117厘米,橫74厘米。為鄧石如篆書代表作之一。
據考證,這幅篆書作品是節錄戰國末期著名思想家荀子所著《荀子·宥坐》中之語。
這幅篆書內容釋文為:“孔子觀于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問于守者,此謂何器?對曰:此蓋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明君以為至誡,故常置之于坐側。顧謂弟子曰:試注水焉。乃注之水,中則正,滿則覆。夫子喟然嘆曰:于戲!夫物有滿而不覆者哉。子路進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子曰:聰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撫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損之又損之道也。”文下以隸書所書“頤齋大人屬書。鄧琰。”下鈐兩方“鄧琰”、“石如”白文印。
從筆者所見一幅書于清代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用鄧琰名款所書《四書體》冊和一幅鄧氏于清代嘉慶元年(1796年)用鄧石如名款所書楷書《滄海日長》聯兩幅真跡來判定,此幅作品所署鄧琰名款,應為鄧石如于乾隆時期所書。
作品中所題“頤齋”,據筆者所考,頤齋為清代著名文學家沈淑(1698至1730年)字季和,號頤齋,江蘇常熟人。清代雍正元年(1723年)進士。曾入詞館,以著書自娛。尤長于《毛詩》、《周禮》、《儀禮》,著有《周官翼疏》、《經玩》。他與鄧石如相友善。
這幅篆書《錄荀子語》軸作品,用筆細勻,頗受秦代《嶧山碑》(相傳為李斯手筆)及唐代李陽冰篆法影響,大膽使用柔韌而易于起倒的長鋒羊毫筆,尖、圓、方筆并用,極大地豐富了篆書的用筆。結體上,破小篆的長方整飭,變為上緊下伸,舒展自如,開創了婀娜不失勁健,婉通而有雄姿的一代篆書新風。此作筆畫圓勁,收筆處略出鋒,呈尖峭狀,屬于工整的玉箸篆之范疇,不愧為鄧石如精心之作。該藏品現為國家館藏文物。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