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吉爾 - 捕捉倫敦遺失的痕跡
史蒂芬·吉爾 - 捕捉倫敦遺失的痕跡
史蒂芬·吉爾 - 捕捉倫敦遺失的痕跡
被注明即將拆遷的區域,丟棄的啤酒罐,衰敗殘落的花朵 – 這就是史蒂芬·吉爾(Stephen Gill)令人觸目驚心的表現倫敦近郊優美鄉村風光的低雷谷由于2012倫敦奧林匹克公園的興建而即將永遠消失的手法。特約記者羅伯特·麥克法蘭(Robert Macfarlane)在萊恩·森克萊爾(Iain Sinclair)陪同下的步行考察手記。
今天考察的目的十分簡單,就是以步丈量即將由于倫敦奧林匹克公園的興建而徹底改頭換面500英畝位于低雷谷的地區。作為我的陪同的森克萊爾在過去的多年間都在著書研究奧林匹克對于我們生活的種種影響。而我們此次的步行考察也將作為他的一次實地調查用于研究使用。
自從我們一同進入第一道籬笆做成的區域圍欄,森克萊爾開始向我講述他的一位友人,同時也是著名攝影師的史蒂芬·吉爾的故事。3年前,吉爾在哈克尼·維克(Hackney Wick)露天市場花了50分(約合人民幣8元)的“巨資”買了一臺相機。之后,他開始用這臺相機記錄身邊的生活:天空中的小鳥,花朵,人行道,指示標志,提款機以及經過的普通人。這些照片最后被集結成為一本叫做《哈克尼·維克》的圖片冊,由一家小出版社出版發行。誰也沒想到如此的一本看似漫不經心的作品集會獲得如此大的成功。首版發行的冊子在幾經易手后價格漲到幾百英鎊。連Jon Ronson(譯者注:著名導演、編劇、演員)以及Geoff Dyer (譯者注:英國金融時報高級編輯)現在都成了吉爾的忠實粉絲。
吉爾的新攝影冊子名叫《遺失的痕跡》(Archaeology in Reverse),難以置信的是,冊子里這些未加說明的照片也全部出自于那臺廉價相機。大概一年的時間里 – 從低雷谷被封閉隔離的第一天一直到籬笆墻全部樹起 – 吉爾一天又一天的步行或是騎著自行車穿行其中,用他那臺廉價相機記錄著低雷谷每天的改變,同時也記錄著倫敦奧運最最初級的一段準備工作。這本因此而有著紀念意義的冊子,按照吉爾本人的話說就是“記錄并解釋了即將發生的事情。”他的照片更多的表現出迫切工程對于生活的影響,而非那些背后宏遠的認識。
吉姆斯·宙斯(James Joyce)在寫作《伊利亞斯》(Ulysses)時曾說過:“我希望可以給都柏林詳盡的記錄,詳盡到即使有一天這座城市從地球上消失,也可以根據我的書重建整座城市。”吉爾沒有宙斯的野心勃勃,但卻多少有些這樣的欲望。從冊子的名字我們就可以多少窺到些他的計劃:吉爾希望可以抓住遺失的痕跡,當有一天 – 即使這一天恐怕永遠不會到來 – 這些痕跡可以尋回,還這個倫敦東部在奧林匹克還未到來之前的樣子。即使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愿望是如此的蒼白無力。
不得不提的是,那架廉價的相機帶給吉爾的作品一種揮之不去的模糊破舊感:就像透過模糊的鏡片看世界,或者整個世界原本就是如此沉淀在模糊之后的。于是,所有《遺失的痕跡》中的圖片都是如此鮮明的模糊著。
在我與森克萊爾的此次遠足之后的一兩周,森克萊爾寫信來說他與吉爾準備通過雷河潛入奧林匹克公園地區。 吉爾已經為此準備了一艘充氣救生艇和兩三支槳。“我們打算走水路,”森克萊爾在信中說。“做一回反面英雄。”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