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天獨特的書法藝術
蘇東天獨特的書法藝術
蘇東天獨特的書法藝術
時間:2007-12-08 00:00:00 來源:
名家
>蘇東天獨特的書法藝術
 |
 |
蘇東天的書法如同他國畫,可謂:另辟蹊徑,獨樹一幟。他習書習畫,總是努力深入傳統堂奧,對歷代大家的書法,都深入研究學習,并廣采博取,取精用宏。他的書法,將正草隸篆、碑和帖,都予以綜合吸收,以無為之心對有為之形,逐步形成自由、自然的獨特書風,與其繪畫相得益彰。
蘇東天是典型的文人畫大家,其于書道之成就同樣卓越,他不僅對書法史論有極深的研究,而且能理論結合實踐,不辭辛勞地進行著探索。他從甲骨文、金文、石古文之大小篆,到隸書、章草、正楷、大草各類書體之風格,對漢魏碑、對歷代名書家之書帖、墨跡,無不進行深入的研習。并能集之大成,從而形成了他那融古今正草隸篆于一爐的獨創性書法藝術。看他的用筆或圓或方、或正或側、或順或逆,或輕或重、或弛或疾,使筆線如屋漏痕、如折釵股,凝重稚拙、綿里藏針、渾厚剛健、蒼老潤澤;其結體,或縱或橫、或疏或蜜、或偏或正,變化自如,多姿多彩,奇特新穎。這種獨特的行書,既有金文、石古文的篆味、漢碑的隸書味、魏碑的刀味,又有二王、顏柳、張旭懷素、東坡山谷、及明清乃至近代各家的書味,足見其學之廣、其悟之深、其容之大。因此,其書法傳統性之深厚、個性之強烈,絕非唯在形式上弄奇討巧者可同日而語。清代楊州八怪有鄭板橋創六分半書,將正草隸篆融于一體,今將其與蘇氏相比,則顯出其只是在形式上討生活,缺乏內在精、氣、神的融化。蘇氏是以無為本、窮理盡性、以不變應萬變(以本統末),萬變不離其宗(以本舉末),隨心所欲,由情使氣,天馬行空、意足體道而已,這樣的書法家恐為古今少見也。
其在國畫線條中運用的“屋漏痕”、“折釵股” 筆法在其書體中自有體現,可謂“書中有畫、畫中有書”,其書氣韻意境之美如同其畫,妙不可言。觀其書作:剛柔相濟,典雅沖和;含蓄蘊藉,柔中露剛,具外柔內剛的之美。其用筆遒勁、氣古而韻高,線條渾厚蒼勁、自然超逸,筆勢以曲為直、以枯為濕、以白為黑,沉著痛快,氣血回蕩,結體險中求勢、穩中求奇,法度超然而嚴謹。他把行書結體由寬扁方長柔和圓潤粗細,中鋒側峰運用自如,一波三挫,動若脫兔,波瀾起伏,雍厚而雅逸,如沐春風,極富時代氣息。其沉雄博大、超塵拔俗、古樸渾厚的書風,不難感受到藝術家高尚的人格、博大的胸襟、深厚的學養,以及縱橫的才氣和精湛的功力。
他那渾厚的筆墨極富內美,這與藝術家的氣質、修養、精神格調密不可分。加上其善于向傳統書學取精用宏,體悟高,師造化,中得心源,終于創造出沉雄渾厚、清新壯美而獨特新穎的書法風格,其行書實可稱雄當世。
楊 乘
2007年12月于深圳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