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時而凝神靜思,時而妙語連珠,時而盤膝參悟……71歲的韓美林是個不折不扣的“老頑童”。然而,捧起《天書》,韓美林頓時神色肅穆:“這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孩子,是上天的恩賜?!? 這是丁亥年的隆冬,在北京王府井寓所,韓美林展示墨香猶存、重達10公斤的《天書》,像捧著自己的孩子:“天書,是我把那些尚未考辨音義的古漢字,以書法筆墨表現的一種書法樣式?!彼ρ裕@本書是“我的畫路、思路和‘歪打正著’路。” “究竟怎樣一部作品使我如此期待?”作家、民俗學家馮驥才在《天書·序》中回答:“當我們的手捧到韓美林這部書法巨作《天書》時,一件中國書法史和藝術史前所未有的作品即已問世。” 從與“天書”結緣到建“天書”家園 盡管沒有名字,沒有發音,鮮有人認識它們,但在韓美林看來,它們卻是文字的精靈,是有情感的鮮活生命。 “它們不是我隨心所欲的臆造,而是我們祖先曾經潛心創造并使用過的?!表n美林說。這些文字至今還保存在那些上古的陶片、竹簡、木牘、甲骨、巖畫、石刻和鐘鼎彝器的銘文中,但其中的含義卻已隨著歷史變得淡漠。 與古文字結緣,源于韓美林童年的一次“奇遇”。 “兒時,我家在濟南的大布政司街,附近有一座土地廟,調皮的我無所事事,湊到土地爺大玻璃罩子里去看,沒想到伸手一掏是書!一本《四體千字文》、一部《六書分類》、兩本《說文古籀》;之后是印章、刻刀、印床子……”怎么也想不到,這些無意得來的書和刻具改變了他的一生,它們讓他與篆書相逢,也將他領向了與“天書”結緣之路。 韓美林一頭扎進這神奇的文字迷陣,如醉如癡,流連忘返。 于是,關切、鉆研、體驗這些久遠的古文字便成了韓美林藝術生涯的重要部分。出于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熱愛,韓美林嘔心瀝血從事著這樁鮮為人知的“大事”——集納中華文化中仍未破解的古代文字,用畫法介入書法,臨摹,整理,匯編成冊。 20余年前,韓美林與國學大師啟功在香港相會。啟功看到他畫滿“天書”的素材本,邊邊角角全是奇怪的符號,戲謔地稱其為“天書收容所”。周遭的朋友,每遇到陌生的文字,都不約而同地說:“找美林!” 韓美林的“收容所”至今已“收容”3萬多古文字,在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天書》第一輯中,他只展示了其中一部分,“內容更加浩蕩的《天書》第二輯正在醞釀中”,韓美林得意地說,“這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也是世界文化的寶貴財富?!? 經他揮灑,古文字獲得了美的再生 艱深、怪異、冰冷而又晦澀的文字符號,是沉淀在歲月深處的文明碎片。每一個符號都是一個謎,每一個符號都是一部歷史。 “這實在是一部‘天書’,稱之為書法也可,稱之為繪畫也可,視之為文字也可,視之為符號也無不可?!鼻迦A大學國際漢學研究所所長李學勤感嘆。而最令他深感奇妙的是,這部《天書》“出于現代人之手”。一個浸濡著現代文明的藝術家,能將幾千年前的巖畫、銘刻中深邃神秘的文化精神娓娓道來,不能不令人嘖嘖稱奇。 《天書》是一部文字學的大書。馮驥才說:“美林首次收集了遠古時代失散于各處的古文字,并訴諸書法,這使得《天書》首先是一部古文字的圖錄。”浩浩蕩蕩、蔚然大觀的古文字展示華夏先民無窮的文化創造力。 《天書》又是一部特立獨行、無限美妙的書法巨作。馮驥才說:“是藝術家的愛意使這些在歷史中幾乎死去的古文字符號一個個復活過來;它們,既陌生又熟悉,既神秘又親切,既深奧又平實,既奇特又美麗。經他揮灑,獲得了美的再生?!? “天書”展示著中華文化之美 在韓美林看來,這些誕生于小篆以前的樸拙文字就是一個個幼小的孩童,它們正處于人類成長的童真年代,它們的一字多義、一義多字、一字多形、多字一形,對他來說都是極大的誘惑,他敬仰古人偉大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并努力通過它們回溯文明源頭?!罢驹诖颂?,放眼一看,千千萬萬形形色色的古文字,如大海浪花,閃爍無涯?!瘪T驥才說道。 “我已古稀之年,寫了一輩子,畫了幾十年,我發現我們中國的古文字與繪畫的同一性?!表n美林說:“我們經常聽到‘書畫同源’的教誨,但很少有人去研究它們之間‘互相依存’的實踐經驗?!睘榇?,他大膽地把那些“廢而不用”的文字端出來。 34年來,他遍訪名山古剎,遍翻古籍黃卷,遍搜秦銅漢陶,足跡遍及全國各地,從甲骨、石刻、巖畫、古陶、青銅、磚銘、石鼓等各種古代文物上搜尋記錄了幾千個符號、記號、圖形和金文、象形文字,“這本書中收錄的文字形、音、義都不全,不是文字工具書,是中華古文化給藝術家一點兒‘提煉’、‘概括’的啟示?!表n美林說,“幾千年來不落后,幾千年來還保留‘青春’,它時尚而前衛?!? 演周易,嘯長風,說奧運,畫天書,不甘寂寞的韓美林“很忙很忙”。他還有一個更大的計劃:從繪畫、設計、欣賞兼實用的角度,將現實生活常用的一萬余漢字用古文字寫出來,讓人們好好看看中華文化中那司空見慣而又美不勝收的一面。 “我感謝我們的祖先,他們給我這個身軀和一個絕妙的靈魂。”韓美林由衷地贊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