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股單現身吳江 堪稱中國鄉村工業第一股
1929年股單現身吳江 堪稱中國鄉村工業第一股
1929年股單現身吳江 堪稱中國鄉村工業第一股
昨日,在南京師范大學舉行的研討會上,一張發黃的紙擺在記者面前。江蘇省檔案館專家介紹說,這是近日在吳江市七都鎮開弦弓村發現的一張股單。是著名社會活動家費孝通的姐姐費達生從日本留學歸來,在家鄉推廣科學養蠶于1929年向合作社村民發行的股單。專家稱這張股單品相完好,是鄉村企業所有權人的股權憑證。也是目前為止已發現的中國第一張鄉村工業股單。
教授下江村有驚人發現
吳江市七都鎮開弦弓村,這個曾因費孝通1936年在此展開社會調查并發表著名的《江村經濟:中國農民的經濟生活》之后,該村的另一個名字“江村”被譽為“中國農村的首選標本”而名揚四海。
近日,南京師范大學謝舜方教授向省檔案館征集處透露,他在1999年11月24日去江村調查中,看到村民蔣召麟后人手中有張1929年的股單,另一張留存在世82年之久的租契,是今年8月25日專家在村民姚富坤家發現的。日前,謝教授大膽地請檔案專家一同前往江村,試探能否征集到這兩件私人手中的文物檔案。
村民姚富坤無私捐贈租契
省檔案館征集處專家陳志遠對記者說,股單一般屬老百姓私人收藏,民國時期發行的股單經過建國后的公私合營,大部分都已兌付,如今留存市面的極少。今年10月12日,陳志遠與謝教授一起來到股單所有者蔣召麟家,股單現在由蔣的二兒子倪進興(原名蔣銀富)保管?!笆Y家很有大局意識,愿意將股單交給國家保管,但股單原件被復旦大學一名教授借去研究了?!?
10月15日,陳志遠再次去江村,終于拿到股單原件,為了使股單具有完整保存價值,必須要把另一張租契也拿到。但租契在另一村民姚富坤私人手中,好在姚富坤也十分理解,無私地將租契交到陳志遠手中,股單姊妹篇順利征集完成。
昨日,姚富坤在南師大研討會期間對記者說,“當年村里養蠶很艱難,經常生病。女孩子們把蠶卵放在身上孵化,一次一位姑娘不小心將蠶卵壓壞了,家里人很生氣,后來姑娘就投河了。費達生從日本留學回來,看到這種情況,就到村里成立了推廣部,租用了我家的地。父親一直把這張租契放在一個箱子里保存了下來,我覺得很好玩就沒扔掉?!?
研究江村經濟有大價值
“這張股權憑證表現了一個中國早期農村經濟萌芽中,農民分期購買股權的證據。蔣家作為費達生蠶絲合作社的打工者,把打工得來的錢分期認購股權,說明了費達生科學養蠶科學辦企業的遠見卓識。”陳志遠介紹說,這張股單是1929年發行的,費達生考慮到村民手頭的錢不多,所以股單上寫著是分5次認購。每次付4個大洋,一共付20個大洋完成認購。謝舜方教授評價說,“這張股單對于研究我國鄉村工業股份制的發展史以及江村經濟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和文化意義?!?
而謝教授對另一份租契是這樣介紹的,當年費達生擔任江蘇女子蠶校推廣部主任,她帶領一些學生到開弦弓村推廣科學養蠶技術,向村民姚圣明等三家租用了土地。這張租契便是1925年的租賃單,租單上寫著是30年期限,9個大洋租用一年,可見她的雄心壯志。1935年她的企業發展得最好,已經有免檢進出口權,并創立了“蜜蜂”牌商標。不久抗日戰爭爆發,她的蠶絲廠倒閉。
貸款憑證也已發現
陳志遠還透露說,目前“續江村經濟”檔案征集又有了新的進展。費達生當年為了辦企業,當時還向銀行貸了款,如今貸款憑證也已發現,就在南京,也在私人手中。省檔案館里只有一張復印件,復印件上寫著,當年費達生是從“江豐銀行”獲得了3000個大洋的貸款,陳志遠表示,如果能征集到這張原件,那就非常完美了。他呼吁有識之士能從國家大局出發,把自己收藏的有價值的檔案捐獻給國家。
■新聞鏈接
費達生簡介
費達生是我國著名的蠶絲專家,被親切地稱為“絲綢之母”。她擔任過蘇州市政協副主席、蘇州絲綢工學院副院長,于2005年8月12日在蘇州逝世,活到了103歲高壽。
費達生1903年10月出生于江蘇省吳江縣,14歲考入江蘇省立女子蠶業學校,后留學日本,1923年歸國回女子蠶業學校工作。她創建的吳江縣開弦弓村生絲精制運銷合作社,是我國農民最早經營的制絲工業企業。1984年,費達生成為第一個受到中國農學會表彰的為農業科研、教育推廣工作做出杰出貢獻的女專家。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