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手菩薩的綽約風姿
蓮手菩薩的綽約風姿
蓮手菩薩的綽約風姿
這是一件克什米爾蓮花手銅菩薩。克什米爾地區文化久遠,自古就是佛教傳播的重鎮,在佛教藝術發展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許多著名的譯經大師如鳩摩羅什、佛陀跋陀羅等都來自該地區。最早期的佛教藝術發源地犍陀羅與它緊鄰;稍后的芨多王朝藝術在該地區也扮演著重要角色;而后期佛教藝術除了帕拉王朝之外,克什米爾是另一個最重要地區。
公元8世紀以后,該地區的銅佛制作就已相當精美,其材質經常采用合金黃銅,質地細致光滑,表面泛特殊的黃金色光澤。傳世作品中以佛、菩薩等題材較多,其特點是身材修長、姿勢優雅;眼睛張開直視、眼角細長、眉線陰刻、嘴小唇厚;身上的裝飾和座臺制作特別講究。
這件站立蓮花手菩薩應是11世紀以前的克什米爾作品。該菩薩五官完全符合當時作品的特點,眼睛嵌銀,靠近上眼瞼陰刻瞳孔。佛冠為三尖瓣式,中瓣中央有一阿彌陀佛,兩側的卷發式裝飾相當少見。其發髻呈雞冠花形,具有8世紀史瓦特作品的特征。耳后兩側垂下兩片如編席的長發,這也是八九世紀作品的特點。其右手做無畏印,左手自然下垂持長自底座的蓮花,雙腳做三七步,身體微微右傾,構成正要做出舞蹈動作的姿勢。兩臂披搭一條粗編繩,垂到小腿位置,這種粗編繩或花環的裝飾,也是喀什米爾作品的特點。肚臍附近的腹肌結實隆起,大腿線條相當優美。腰帶上的結垂以非常簡潔的浮雕方式表現。褲子上刻有斡旋、菱形和半花三種圖案。作品的背部雖然沒有清楚交代衣紋,但非常用心地打磨拋光,褲子也做了簡單的收尾。
其材質是質地非常好的合金黃銅,在特殊的環境下形成咖啡色皮殼,并散發出一種難以言喻的美麗光澤。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