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美石說名作
花美石說名作
花美石說名作
雨花石絢麗多彩、千姿百態、遇水生輝,被譽為“石中皇后”、“天賜國寶”、“中國一絕”,是觀賞石中的一朵奇葩。筆者50年來積攢了不少雨花石,它們千姿百態,然而,筆者對大自然千萬年造就的名家名著意境石,情有獨鐘,視為珍寶。
王維筆下的“相思豆” 7.6厘米×5.3厘米×2.2厘米。石中那一顆顆渾圓滿飽滿的紅豆令人浮想聯翩,正如唐朝詩人王維膾炙人口的詩句:“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李清照筆下的“相思人物石” 5厘米×4.2厘米×2.8厘米。石中乳白色線條描繪出一位女性的側面,猶如對南宋女詞人李清照筆下的淑女“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生動寫照。
冼星海筆下的“黃河在咆哮” 6.2厘米×4.5厘米×2.5厘米。石中90%的畫面畫了中國人民的母親河──黃河在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蹂躪下,發出地動山搖般的吶喊,猶如黃河壺口瀑布般一瀉千里、勢不可擋。石左邊山頭站立著音樂家冼星海,他發自肺腑、震撼地的歌唱:“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
柔石筆下的“為奴隸的母親” 7厘米×6厘米×2.5厘米。石底部躺著乳白色的病軀,好像是久病不愈的兒子春寶,石右側黑色粗線條著胭脂色勾勒出母親阿秀為了兒子被“典當”的痛苦形體。整個畫面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柔石的著名短篇小說《為奴隸的母親》生動寫照。
魯迅筆下的“孺子牛” 6厘米×5厘米×1.3厘米。夕陽西下,云霧升起,一頭剛剛耕耘完畢的牯牛悠閑地一路走來,邊走邊吃著草,好一幅田園歸耕圖。這幅天然畫面,猶如魯迅筆下“孺子牛”的真實寫照。
楊沫筆下的“世外桃源” 5.5厘米×4.6厘米×2.2厘米。石中活脫脫地描繪出一幅“政通人和、江山如畫”的盛世仙境。楊沫《青春之歌》中寫道:“在這兒,在這世外桃源的仙境中,有了人世喧囂的聲音。”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