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工藝美術作客京城秋季大拍
當代工藝美術作客京城秋季大拍
當代工藝美術作客京城秋季大拍
即將于12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嘉里中心飯店舉槌的北京翰海秋季拍賣會將首辟“國之瑰寶——中國當代藝術品”和“日精月華——中國國石藝術”兩大專場,將當代工藝美術大師的精品力作引入一向以古代文物藝術品為主角的大型拍賣會上,這在內地諸家大拍活動中,還是個新鮮事。此外,在繼今春翰海首開國內先河推出亞洲當代藝術專場后,今秋將再度推出亞洲當代藝術專拍,成為本次拍賣的一大看點。
據悉,本季翰海拍賣共推出各項專場16個,拍品多達2000余件,總估價約4億元。拍賣會將提前兩天舉行預展。
當代工藝品價值凸顯
在國內首推當代工藝品專場、聚焦當代工藝美術大師的精品力作可謂本次翰海秋拍的一大創舉。其中,“日精月華——中國國石藝術”是國內第一場國石專題的大型拍賣會。此次推出的福建壽山石、內蒙古巴林石、浙江昌化雞血石等國石名品,其中不乏田黃、善伯洞、荔枝洞、杜陵坑、大紅袍等名石中的頂極石品,且大多數皆為當代工藝大師的杰作。如國家級雕刻大師牛克思雕刻的昌化雞血石雕樓閣山子,巧妙運用石材本身的顏色和紋理,雕出松石樓閣掩映其中的妙境,又完整保留了雞血石的獨特美感,可謂巧奪天工。
“國之瑰寶——中國當代藝術品專場”云集了國內40余位有突出成就的工藝美術師的60多件優秀作品,包括紫砂器、瓷器、玉雕、硯雕、漆器、緙絲、古琴、紫檀家具8項,其中,由蘇州刺繡研究所藏已故國家級工藝大師徐紹青設計,五位高級工藝師歷時一年多共同完成的緙絲作品《牡丹通景屏》,不僅藝術性強,其工藝難度和文化含量更屬難得,尤為珍貴。其他如汪德海設計制作的“天工獎”獲獎作品白玉雕大千佛國、當代制琴工藝大師王鵬制作的蕉葉琴都值得藏家關注。
據了解,長期以來,中國的傳統收藏理念都是厚古薄今。拿到一件東西,首先要看年代是否久遠,夠不夠年份。只要是“大新活”,則不屑一顧。殊不知遠至紅山良渚,近至人們津津樂道的康乾盛世,當時皇帝把玩的許多藝術品都是同時代的工藝品。目前我國當代工藝美術品的制作水平,無論從工藝手段、題材選擇、精細程度等方面,都比過去有了長足發展。眾多國家評定的工藝美術大師的社會地位、工作環境、學識水平都遠非古代工匠可比,因此這些當代工藝美術品也頗具收藏價值。翰海此次首開當代工藝美術拍賣的先河,對于提高當代工藝美術的地位、使市場認識到當代工藝美術的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亞洲當代藝術備受關注
今春,北京翰海推出亞洲當代藝術專場,受到市場專業人士與藏家高度的認可與關注。本季翰海將繼續力推21世紀亞洲當代藝術專場,囊括了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在內的優秀藝術家的130余件作品,并且以藝術家和其作品風格整理出三個主題,即“動漫風格與當代潑皮風”、“承繼與躍升的新經典”、“傳統人文價值的永恒防線”。
陳可的一套龐大的裝置繪畫作品“和你在一起,永遠不孤單”是“動漫風格與當代潑皮風”單元中的亮點,它將我們帶入一個女孩細膩而豐富的心靈世界。日本藝術家松浦浩之的《紅與黑》則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展現了虛擬的當代美學。而在“承繼與躍升的新經典”單元中,龐茂琨的《永恒的樂章》十分搶眼。周春芽2005年所作《桃花NO.2》和韓國藝術家李錠雄作于2007年的油彩、高麗紙本《毛筆》則是“傳統人文價值的永恒防線”單元的重點。
據了解,近來亞洲藝術品在國際市場上持續升溫,其中,除了中國當代藝術外,一些東南亞的藝術家也開始得到市場廣泛關注,其升值潛力已經被不少投資者看好。
書畫瓷雜精品頗多
本次書畫部分將分別推出中國近現代書畫、古代書畫、當代書畫專場。齊白石的水墨紙本《松鷹》、徐悲鴻《奔馬》、于非廠《耄耋圖》等將亮相于近現代書畫專場;古代書畫專場也不乏經典作品,有焦秉貞的長卷《南巡蘇州虎邱行宮圖》、王石谷的設色紙本《仿高克恭 山川出云圖》立軸、項圣謨的設色紙本《閩中山水》卷等。當代書畫專場則涵蓋吳冠中、崔如琢、宋雨桂、何家英等名家作品。
古董珍玩將分拆成瓷器、雜項兩個專場,其中推出的康雍乾單色釉瓷器、犀角雕系列專題為此季拍賣的亮點。前者囊括了60余件單色釉精品,如清康熙豇豆紅釉柳葉瓶造型別致,胎質潔白堅細,釉面瑩潤光亮,釉色淡雅,為康熙豇豆紅瓷的典型器;后者將推出明犀角雕螭龍秋葵紋杯、清犀角雕松舟垂釣杯、清早期犀角雕伯樂相馬圖杯等,均是內涵和工藝都難得一見的犀角杯珍品。而繼去年秋拍推出懷德堂珍藏清代玉雕專場后,此次翰海再度與海外藏家合作推出懷德堂藏玉專場,匯集明清玉器80余件,其中一件 “清乾隆‘御制十全老人之寶說’冊”為罕世珍品。該冊共10片,雖為分頁但實為一體,為整塊美玉分割而成。每片玉冊上,刻文與圖騰均暗刻描金,上所刻文大小字共376字。圖騰與文字鐫刻細膩,流線順暢,猶如用筆直接鐫寫在玉片之上,十分珍貴。
此外,以“菩提主義”命名的金銅佛像專場和特別推出的琉璃廠歷經百年滄桑的老字號慶云堂藏書齋四品專場也有不少可圈可點之處。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