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海07秋拍:康雍乾單色釉精瓷唱主角
翰海07秋拍:康雍乾單色釉精瓷唱主角
翰海07秋拍:康雍乾單色釉精瓷唱主角
翰海甄選康雍乾三朝60余件單色釉精品瓷器,推出“康雍乾官窯單色釉瓷器”專輯,是為中國制瓷鼎盛時期單色釉之大觀。
單色釉也稱“一色釉”或“一道釉”。因釉中含有不同的化學成分,在瓷器的坯體上施釉后經窯火燒,呈現出單一而美麗的色澤,即成單色釉瓷器。單色釉與我國古代道家所推崇的“道法自然”的思想有關,它不浮、不囂、不靡、不媚,與彩釉相比,渾然天成、素雅淡凈,被稱之為陶瓷制品中的大家閨秀。中國瓷器初始為單色,漢出現彩釉,至唐而盛,進入宋朝以后,理學精神發達,賞瓷審美又回歸單色,五大名窯(鈞、汝、哥、官、定)俱為單色之釉。明代迄成化始,彩瓷與青花并妍,入清以來,康雍乾三朝制瓷近仿明瓷,遠追宋窯,單色釉的燒制作為滿漢融合之象征,出現規?;膭撔屡c生產,使之釉色超越古人,技藝爐火純青,品種空前繁多,豐滿地構成中國制瓷史上推陳出新的盛景。據雍正末年唐英《陶成紀事碑》記載,當時御窯廠燒制的釉、彩達57種,其中大部分是單色釉瓷器。大量傳世品也證實了清代單色釉瓷器既有仿古,也有創新,成就超越前代。
康熙時期,顏色釉瓷是官窯生產的重點,最為著名的是郎窯紅和豇豆紅。豇豆紅是康熙晚期官窯生產的名貴高溫紅釉品種。其釉色淺紅,色調淡雅鮮麗、釉面多綠苔點。這種綠色苔點本是燒成技術上的缺陷,但在渾然一體的淡紅中,摻雜點點綠斑,反而顯得幽雅清淡,柔和悅目,給人美感,引人遐思。由于銅在各部分的密度不同,燒成后呈色各異:有的在勻凈的粉紅色中泛著深紅斑點,或者紅點密集成片,有的則在淺紅色中疏露著綠斑或色暈。因此有“綠如春水初生日,紅似朝霞欲上時”之美譽。
“清康熙 豇豆紅釉柳葉瓶”,造型別致,胎質潔白堅細,釉面瑩潤光亮,釉色淡雅,為康熙豇豆紅瓷的典型器。
豇豆紅比其他紅釉瓷器的燒成難度大,制作時間短,難以燒出大件的成品,燒成器物的品種類型也很少,所以傳世數量極為稀少。全部器物都是供康熙宮廷御用的文房用具及案頭陳設,常見器型多為文房用具,除了少數盤、碗、杯外,多為太白尊、石榴尊、柳葉瓶、菊瓣瓶、筆洗、印盒、水盂等。在明清為數眾多的紅釉瓷器中,豇豆紅是最為珍貴的一種,歷來是收藏家們可遇而不可求的上品。
雍正朝是清代瓷業生產的鼎峰時期。當時青瓷燒制達到爐火純青的階段。官窯青釉瓷可根據顏色的深淺分為豆青、冬青、粉青三大類。青釉發色以豆青最重,冬青次之,粉青最淺。從這三種青釉中又繁衍出淡青、天青、蝦青、橄欖青、蟹甲青等數種新色釉,最深的蟹甲青發色近乎于墨綠,光澤感極強,而最淺的淡青發色近乎于月白。
“清雍正 粉青釉長方倭角雙系蓋罐”,外罩以粉青釉,外底長方框內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形制端莊規整,釉質肥厚瑩潤,色澤清幽,為雍正時期青釉瓷的典型器。
雍正時期仿古之風盛行,仿古玉釉是雍正時期新創的高溫色釉品種之一,赭褐色釉面隱現不規則的斑片,似出土的玉器中的浸斑,故稱古玉釉。缸為雍正時期新創器形?!扒逵赫?仿古玉釉缸”,缸呈缽式,唇口,圓腹,腹下收斂,圈足。通體施仿古玉釉,外底陰刻“雍正年制”四字篆書款;造型古樸、釉質凝重,為雍正時期官窯仿其它工藝品的典型器物。
雍正霽藍發色深濃沉靜,釉面厚而均勻,觀之肅穆?!扒逵赫?霽藍釉鼓式罐”,通體施藍釉,釉面光潤,釉質肥腴,色澤純正如藍寶石鮮麗,為雍正藍釉瓷中的精品。
清代茶葉末釉制品多為景德鎮官窯所燒,傳世品中,以雍正和乾隆時期最為多見,并以乾隆時的燒制最為成功。雍正時制品多偏黃,有茶無末,稱“鱔魚黃”;乾隆時則茶末兼有,釉色偏綠者居多,俗稱“蟹甲青”、“茶葉末”等,也有的掛古銅銹色,具有青銅器的沉著色調,常被用來仿古銅器,稱“古銅彩”。
茶葉末釉瓷器的燒制比較困難,不能大批量生產。好的茶葉末釉價值極高,主要藏于北京的故宮博物院中。從傳世實物看,以雍正、乾隆 時期的產品為多,也最為精彩?!扒迩?茶葉末釉搖鈴尊”,足內刻“大清乾隆年制”篆書款;造型典雅端正,胎體厚實穩重,通體內外施茶葉末釉,色澤濃重而又不失質感,瑩潤亮澤。
清康雍乾三代顏色釉瓷,典雅雋秀的器形與瑰麗明艷的色釉完美地結合,達到了“合于天造,厭于人意”的藝術境界,富有天然韻致,使人領悟到古人非凡的審美情趣,體現出中國陶瓷藝術的魅力。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