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藝術品拍賣中國拍品占七成
亞洲藝術品拍賣中國拍品占七成
亞洲藝術品拍賣中國拍品占七成
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興起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成果。進入新世紀以來,特別是在最近5年,中國藝術品的投資和收藏脫胎換骨似地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之勢,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隨著近年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興起,藝術品拍賣機構已遍布全國絕大多數省市,目前從事藝術品拍賣的主體機構已攀升至200余家,全國約有幾千萬人的藝術品投資收藏大軍,市場的回報率在近幾年不斷經歷著兩位數的增長。在作為中國藝術品市場拐點的2003年,中國大陸的藝術品專場拍賣達到了171場,總成交額25億元。而到了2006年,中國藝術品拍賣業績達500萬元以上的企業就有100家,僅這一年里,這100家企業共舉辦拍賣場次684場,總成交額近150億元。
“鬼谷下山”青花罐拍出2.3億元人民幣
中國大地上掀起的藝術品投資熱,使得越來越多的國際藝術品拍賣巨頭“相中”了這個文化積淀深厚的東方古國。當中國藝術品市場逐步駛上快車道后,中國藝術品交易的國際“重心”開始從原來的紐約、倫敦等地擴散到了中國的北京、上海、廣州、天津等城市,為數不少的國寶通過藝術品市場的流通回到了祖國懷抱。
同時,中國藝術品也在國際市場上屢屢賣出高價,帶有“中國”特色的藝術珍品成為國際買家追捧的熱點。在兩年前的佳士得公司倫敦拍賣會上,一件中國元代“鬼谷下山”青花罐,經過激烈的角逐后,最終被英國古董商埃斯凱納齊以1568.8萬英鎊(約2.3億元人民幣)買走,創下了當時亞洲藝術品拍賣的最高成交紀錄。如今,國際藝術品市場中的亞洲藝術品已從原先日本拍品占70%變成了中國拍品占70%,中國藝術品已成為國際經濟界的投資熱點。
中國藝術品笑傲四海的背后是文化力量的支撐
中國拍賣行業協會會長張延華在分析中國藝術品市場日見繁榮的原因時認為,中國正逢政通人和、萬業俱興的盛世時際,經濟的騰飛為文化的繁榮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這都給如今的中國藝術品市場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富而思文,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繁榮可謂水到渠成。
藝術品又是一種文化的認同。中國藝術品能夠笑傲四海的背后是文化力量的支撐。在中國的綜合競爭力與日俱增的背景下,文化軟實力作為社會發展中不可替代的力量顯得越來越重要,近幾年,中國文化在全球范圍內急劇“升溫”,承載著文化精神的中國藝術品匯聚起了世界資本的目光,這都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價值體現,說明世界對中國文化的認同度在不斷增加。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