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毫寫春秋 賞硯明事理
濡毫寫春秋 賞硯明事理
濡毫寫春秋 賞硯明事理
時間:2007-12-05 00:00:00 來源:
收藏
>濡毫寫春秋 賞硯明事理
這是一方上好老坑端硯,方形,材質(zhì)優(yōu)良,潘振節(jié)繪像,胡菊鄰奏刀,若作評語,惟有雅字可及意境。
賞此硯時,我想到了另一方硯臺,那是一方巨硯。曾經(jīng)在報上獲知,某地某人制某硯,形體之大,分量之重,前所未有,于是致函吉尼斯總部。申請世界紀錄,國人一時傳為“美談”。
相形之下,此硯便見“絀”了。它小,12.5厘米見方,不及“吉尼斯”巨硯千分之一;它薄,僅厚1.6厘米,而“吉尼斯”巨硯巍峨如山,嘆為觀止;它紋飾簡單,硯面僅四圍刻細挺硯緣線,硯底淺刀細筆刻雅道人像,線細若游絲,與石品銀線絲絲相依,不分你我?!凹崴埂本蕹巹t熙熙攘攘,千山萬水,繁不勝繁。不如此,不顯其大,不見其功,更不知其價值幾何……也是從報上得來的消息,廣東肇慶端溪優(yōu)質(zhì)硯材因為濫開而面臨資源枯竭。嗚呼!文人雅玩也如此暴殄尤物。退之千年,古人該如何看待我們,展望未來,后人又會如何罵我們……物因文而雅,比的是文化,剝離了文化,即便金山銀山又如何?
此硯舊主識材、惜材、愛材。難能可貴。胡菊鄰詩書畫印諸藝涵胸,以豐厚學養(yǎng)因材施藝,硯上所刻無一絲俗氣。如此雅物,濡毫,可以寫春秋,賞玩,可以明事理。感謝硯主,賞我雅懷。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wǎng)”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nèi)容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