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家李小成:某種意義上中國畫成就高于油畫
書畫家李小成:某種意義上中國畫成就高于油畫
書畫家李小成:某種意義上中國畫成就高于油畫
時間:2007-12-05 00:00:00 來源:藏品藝術網
資訊
>書畫家李小成:某種意義上中國畫成就高于油畫
 |
中華民族文化在新的歷史時期要實現偉大復興,復興很大程度上首先是藝術的復興。藝術伴隨著中華文明的進程結伴而來,成為中華民族的"地標",是炎黃子孫維系的根脈。藝術無國界,通過對活躍在國際間的無國界藝術大師們的訪談,可能會對藝術的復興起到推動引領作用。
張勝利:李先生,你既是中國書協會員,又是中國美協會員,具有雙重身份,這在當前的書畫界是不太多見的,同時,又在中國印學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忠實的守望者,堅守者;可放眼中國藝術品市場,發現西方油畫普遍高于中國傳統書畫,這是不爭的事實;有人預測,其差距還會越來越大,這一現象正常嗎?是何種原因導致的?
李小成:油畫和中國畫兩者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會有不同的欣賞者,造成不同的市場價位也是正常的。中國畫講究意境和氛圍,意境是內核,是用來表達創作者的意念、情趣,是抽象意識的,是一門深奧的學問。要想看懂中國畫須有中國文化的大背景,傳統的底蘊,是高級文化。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中國畫的成就遠遠高于油畫,高品位的文化藝術與市場有時不同步,不協調,市場價格不能決定藝術品位的高低,隨著人們認識的提高和市場的成熟,藝術品味高的東西會顯現出相應高的價位,這也是人們的認識規律和市場規律。
張勝利:也就是說中國傳統繪畫要想得到世界的普遍認可,不僅是中國國畫水平高低的問題和畫家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讓整個中華文化在世界范圍內得到認識、認可和認同。
李小成:中國畫是在中國大文化背景下產生和發展的,隨著中國的崛起和經濟的騰飛,中國文化在世界的認可度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藝術、文化、經濟它們是息息相關的,不會完全孤立,是相互促進和依托的。一個民族的復興,首先是精神層面的復興、文化的復興,藝術也會得到相應的復興,中國繪畫藝術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關健標志,它應該首先在其國度、本民族得到很后好的發展復興,然后再向外拓展,得到不同國度、不同民族的認可和認同。
張勝利:經濟的騰飛不是一朝一夕能實現的,也不是一個人、一個地區所能決定的,面對現實,作為一個藝術家該如何面對?
李小成:藝術的復興要靠經濟的發展,但藝術的發展決不完全依靠經濟。非洲藝術、土著人藝術,都有很高的藝術成就,但他們對應的經濟狀況相應的反而比較低,因此,藝術的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作為藝術家,選擇了自己的藝術的道路,就應該耐得住寂寞,認真鉆研,站穩自己的藝術立場。把自己的藝術做好。如果一個民族沒有發達、先進的藝術,民族就沒有牢固的根,民族如果失去了藝術,就會失去民族性,就會失去民族的根,對于民族來說,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張勝利:對于音樂,我們常 說:"余音繞梁,三日不絕",它可以使我們的內心達到寧靜幽遠,也可以使我們熱血沸騰,繪畫能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去震憾觀者的心靈,那么,中國的書法藝術能給觀者以什么樣的藝術感受?
李小成:每門藝術都有自己的載重,中國書法也不例外,從欣賞角度來說屬優美范疇,我認為書法負載的是:優雅、平和、清靜,其藝術美感就象傍晚的琴聲給人一種愉悅感。對中國書法我們不能無限度地施加給書法過多的功能、過重的負荷、它載重不了,它有它的局限性。例如,書法就不能演悲劇,它只能演喜劇。
張勝利:可以看出,你對藝術有很深很獨到的思考,同時,也對自己進行了思考,因而,明白了自己,也明白了藝術。
李小成:明白了藝術,也就明白藝術是一種表達形式,是語言、語言是為表達服務的,明白了自己,也就是明白了自己要表達的內容,要說的話,把內容和形式結合起來就是藝術家的藝術作品。藝術家如果沒有對社會、對人生的感悟,就沒有創作沖動,就沒有藝術。一句話,藝術家不能只明白怎么畫,更重要的是要明白畫什么。
張勝利:李老師,在談話時,我發現你喜歡用"感悟"而不用"感受",為什么是感悟而不是感受?
李小成:藝術是 從感受中去感悟,感悟之后再決定用什么形式去完全或更好地表達--表達自己內心深處的感受。不同的藝術家會采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去表達。中國畫非常注重表達,表達不在物象本身,它蘊藏了很豐厚的內涵,是一種藝術成熟的標志。
張勝利:對于外來文化,外來藝術,我們應抱以理解、寬容、人文、公平竟爭的法則與其和諧相處,在此基礎上,與其共創世界文化和藝術輝煌,對于處在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前沿的藝術家,你是如何感想的?
李小成:中國文化具有很強的包容性。不同的文化可以相互碰撞,甚至在某些技術層面上可以相互學習,乃至融合,但在文化的"根"和"本"上不能共容,我們要守住我們的根和本,這樣不僅保護民族性。也是豐富世界大文化,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才是春。交流也是必需的,一個民族要善于交流,一門藝術也要勇于交流,只有經過交流,才能讓世人感知、領悟其神韻和偉大。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更應該交流,應該走出國門主動進行交流,只有交流也才能讓世人分享我們古今文明和深厚的民族文化;經過交流,中國人民也才可以分享世界輝煌的藝術成果,分享人類共同創造的文明。最重要的是我們所處的時代,也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進行文化交流,文化交流可以促進相互了解、相互團結,這是未來國際一體化的大勢所趨,我們要勇于面對。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