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藝術風雨20載不許掉頭
中國當代藝術風雨20載不許掉頭
中國當代藝術風雨20載不許掉頭
日前,“不許掉頭——中國前衛藝術片斷”畫展在北京酒廠國際藝術園TRA畫廊拉開序幕。展覽的主題沿用了1989年“中國現代藝術展”上使用過的交通符號——“不許掉頭”,象征藝術家們在藝術道路上不為外界誘惑、不走回頭路的堅定態度。來自無名畫會的馬可魯、星星畫會的包泡等11位藝術家,展出了他們創作于上世紀80年代及近年來的部分代表作品。
策展人王明賢在畫展前言中表達了舉辦展覽的初衷,即為“讓人們從一個側面了解中國前衛藝術運動的若干片斷”。由他本人帶來的2007年新作《20世紀中國文化記憶》,以鮮明的“不許掉頭”符號,為中國當代藝術史做出概括和總結。
參加本次畫展的藝術家馮良鴻說:“我本人很喜歡‘不許掉頭’這個符號,它象征了一種追求藝術的愿望和熱情,也是中國當代藝術開始的標志。”
不久前剛剛在該畫廊舉辦過個人畫展的馮良鴻,這次展出了他早期創作的4幅油畫作品。如1985年的《隕落》,用極具視覺沖擊力的形式表達主觀情緒,結合了中國傳統繪畫的元素,達到色彩與材料的和諧。
馮良鴻說:“盡管現在來看,這些作品確實存在幼稚和不成熟的一面,但這種幼稚是很真實、很純潔的。我們這個畫展把過去的作品再拿出來展覽,也是為了表現當時的狀態,作為對歷史的回顧和紀念?!?
藝術家包泡認為,“不許掉頭”不僅是對中國歷史與文化發展的概括,也意味著改革開放的趨勢不能往回走。包泡在解釋他的作品《龍袍西服》時說:“這是不同時代的縮影,我們經歷了從龍袍到中山裝,再到西服的過程,民族文化的變化規律在每個人身上都有體現。而回顧發展過程的意義是讓我們看到,中國當代藝術正在從最初相對幼稚的形態,逐步進入國際藝術的主流陣地?!?
據畫廊工作人員張冬介紹,這些著名藝術家早期的行為藝術作品,對于當代藝術愛好者仍舊充滿吸引力,雖然畫展規模不大,但每天仍有不少參觀者自發前來。本次畫展將于12月31日落下帷幕。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