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巨幅,戚繼光等忠賢真跡現身浙江保利秋拍
沈周巨幅,戚繼光等忠賢真跡現身浙江保利秋拍
沈周巨幅,戚繼光等忠賢真跡現身浙江保利秋拍
沈周,字啟南,號石田,晚號白石翁。生于明宣德二年(1427),卒于明下德四年(1509)。長洲(今江蘇蘇州人)。
沈周的學識淵源,除少年時代受祖父,父親的影響外,又拜陳寬、趙同魯為師,此二家均善詩文、山水及鑒賞。后又得到著名書畫家杜瓊、劉玨的指導,詩文、書畫修養日漸高深。其繪畫主要受元四家的影響,早年主要宗法王蒙,上溯董源、巨然,中年又從黃公望等各家汲取營養。晚年則醉心于吳鎮,并融宋元各名家之長,形成了自己蒼秀沉渾的獨特風格。
此作遠處重巒疊嶂,云霧繚饒,山巖峭壁突兀聳立,一掛瀑布飛流直下,氣勢磅礡。瀑布于山下匯成溪流,融入湖泊。湖邊林木茂密,古木參天,長松巨木,起伏軒昂,雄偉瑰麗。山中一間茅屋,猶顯幽靜恬趣。云霧的浮動、水的空靈,加上飛瀑的氣勢、古木的雄壯,使整幅畫面顯得飽滿卻又不覺得擠迫。
整幅畫筆墨堅實渾厚,景物郁茂,氣勢宏大,融崇高的理想與壯麗的大自然為一體,同時也揭示了畫家的胸襟。
五千年文化,儒家思想占據主流。所謂忠孝仁義,忠字總是放在第一位的。忠臣名賢,乃社稷之根本,為萬民所敬仰、這在明朝尤為突出。前有倭寇宵小騷擾,后有滿州鐵騎入關。風雨飄搖中,忠臣賢士自百世流芳,名垂汗青。經歷數百年滄海桑田。他們當年之墨寶,如能覓得只字片言,殊可貴也!
本場《明諸名賢忠節尺牘》匯集了戚繼光、倪之璐、黃道周、史可法、左光斗、盧象昇等近百名明朝忠烈之士的手札墨稿,間有俞榕、秦思復、錢維城等名士的題跋,洋洋灑灑,其收集之全之精,不得不令人嘆為觀止!每個忠烈每卷書札的背后都是一首首催人淚下的正氣之歌!此套尺牘經王望霖、范永琪等多位收藏大家所收藏,歷經戰亂卻能保存完好,可見世人對其珍惜之程度。令人可喜的是,其中倪之璐,孫燧兩卷還曾刻錄《天香樓藏貼》!
綜上所綜,此《明諸名賢忠節尺牘》的再次面世,其價值不可估量。且不論黃道周,倪之璐等本身就是書法大家的書法造詣之高,其獨特的史料價值更珍貴,買家當能自識!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