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藝術在張江”要創造詩意園區
“公共藝術在張江”要創造詩意園區
“公共藝術在張江”要創造詩意園區
近日,在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的中國美術學院設計分院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公共藝術在張江”高端主題演講,對“2007現場張江:詩意的停·流”主題活動進行了一次明朗化和階段性的總結及描繪。張江集團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現場張江組織委員會執行主任劉小龍、張江當代藝術館館長李旭、“2007現場張江”策劃人皮力、著名國際策展人樺林·布爾斯(Waling Boers)、著名建筑師馬巖松以及英國公共藝術家安吉拉·布洛克(Angela Bulloch)都是此次演講的重要發言人。
“2007現場張江:詩意的?!ち鳌?是張江高科技園區自2006年圣誕節開始啟動的“現場張江”大型公共藝術系列活動以來的第一個主題項目。該主題于2007年8月正式推出,邀請中國著名藝術策劃者皮力做此次主題的策展人。“2007現場張江”學術委員會執行主任、張江當代藝術館館長李旭告訴記者,首批公共藝術作品將于2008年5月之前全部到園區,屆時所有張江人將看到張江一種新的面貌,此次投資花費巨大。
2007年“公共藝術在張江”策劃人皮力告訴記者,由于其特殊性,張江人都是因工作匆匆來而匆匆去。因為經濟發展太快,讓他們沒有時間去想、去體會環境中的一切。因此,取名“詩意的?!ち鳌本褪窍M院髲埥藭O聛?,歇一歇,看一看,領略生活、領略藝術。
皮力介紹,這次公共藝術設計主要注重4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是給什么人看;第二,注重公共藝術作品的持久性、安全性和實現性;第三,公共藝術不只是擺在公共空間之中的藝術,而是為人民服務的藝術;第四,注重功能性?;谶@樣的概念,皮力完全采用“家居式”理念,讓公眾在公共空間有家居生活的感覺。皮力說:“這種概念西方早在上世紀60-70年代就有了,但是在中國還是很新的?!?
據悉,目前所有方案已經出臺,共邀請了11位藝術家,如馬巖松的《綠地座子》、劉煒的《童話門》、施慧的《涼亭》、孫良的《兒童滑梯——變形的可口可樂》,楊旭的荷花瓣形《車站》,還有著名多媒體藝術家和實驗音樂家豐江舟的《八音盒》以及徐冰的新英文書法《藝術為人民服務》等等令人期待的藝術作品。除了個別設計還在商討中之外,其余方案已經進入生產階段,從明年1月開始逐步進駐張江的藝術公園,明年5月之前就可完成。
皮力告訴記者,在這里,公共藝術不是城市雕塑的概念、也不是豐功偉績,更沒有理想或虛擬出來的革命意義;而是一種能真正貼近、能溶解于人們生活之中的藝術作品,它們是微觀的,是不需要被仰視的;它們也不要求所有人喜歡,它們只希望被某一類人熱愛;它們也不再僅僅是物理化的實體,而是采用了多種媒介,如聲、光、電等等;同時這些作品也不再只是美的功能,而是在制造思想。
李旭告訴記者,這是一次高科技開發區與文化品位的結合,政府非常重視,對于整個張江園區都在進行外部環境的完善工作,“2007現場張江”的系列公共藝術作品一旦完工,張江人、上海人就會在近20000多平方米的張江藝術樂園綠地上領略科技與藝術的真正融合。這樣的活動是持續性的、長久的,2010年將形成張江自己的藝術地圖。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