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制玉器獲藏家熱烈追捧 打破拍賣世界紀錄
御制玉器獲藏家熱烈追捧 打破拍賣世界紀錄
御制玉器獲藏家熱烈追捧 打破拍賣世界紀錄
早在2006年香港佳士得秋季拍賣第一次推出了Alan and Simone Hartman(阿蘭和西蒙夫婦)重要玉器珍藏專拍,那場拍賣共有103件玉器上拍,成交率高達78%,總成交額也達到了1.23億元人民幣。
而在今年的11月27日,只比去年的拍賣提前一天,就現(xiàn)場觀察而言,這場拍賣吸引了不少的國外藏家,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以中國香港本地以及臺灣地區(qū)的藏家居多,而內(nèi)地藏家并不多見。此場拍賣上拍了104件,總成交額達到了1.97億元港幣,比原先估價的8000萬港元超出一倍,成交83件,成交率80%。
整體看,這場的成交總額有所上升,成交率比較穩(wěn)定。該場中有3件拍品的成交價格超過千萬港幣,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成交是第18件拍品,是一件清乾隆《白玉鶴鹿同春筆筒》。筆筒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喜愛的文房用具之一,既可使用,又可以觀賞。這件玉質(zhì)筆筒可能是目前在私人藏家手中收藏的尺寸最大的一件,原來是香港金從怡的舊藏,后來轉(zhuǎn)由維也納恩斯特·威歐(Dr Ernest Vio)博士收藏。這件筆筒白玉質(zhì),呈圓桶狀,器壁為通景山水人物圖。該玉器以700萬元起價,經(jīng)過場上買家的激烈競投,一路達到4800萬。經(jīng)過場內(nèi)兩個買家爭奪,該筆筒最終以5408.7萬港幣被場內(nèi)的3230號外國藏家購得。之后,這位藏家基本沒有參與其它玉器的爭奪。這個價格也打破了白玉雕刻的世界紀錄。
另外一件清乾隆《白玉賀春壽圖圓屏》(一對)是以1824.7萬港幣成交。此外,一件宋、明時期的《黃玉雙螭蓋瓶》以1208.7萬港幣成交,這也是這場專拍中唯一的一件黃玉的玉器。
該場拍賣共有38件玉器的價格超過百萬元,21件超過200萬港幣。而從器形上看,白玉洗以及擺件受到藏家厚愛,例如清乾隆《御制青白玉云龍洗》就以872.7萬港幣成交,清乾隆《白玉福壽喜慶洗》以704.7萬港幣成交,清乾隆《白玉瓜瓞綿綿活環(huán)耳洗》以420.7萬港幣成交。在擺件方面,清《青白玉三羊開泰擺件》以384.7萬港幣成交,明《俏雕神牛麒麟擺件》以264.7萬港幣成交。
而拍賣的后半段,即從1574號拍品之后,多為遠古玉器,以東周、西周、商甚至還有遠古良渚玉器為主。這部分買氣稍弱,流拍數(shù)量增多,成交的玉器價格也并不高,大部分在20萬港幣之下。而其中,成交價較高的兩件,一件是商代《碧玉熊》,以51.5萬港幣成交,另一件是元代《青花穿花蘆燕紋帶板》,以46.3萬港幣成交。
從這場拍賣的成交情況來看,清代玉器尤其是乾隆時期的御制玉器極受收藏家的喜愛。這部分拍品玉料好、做工精致,而且也多為阿蘭和西蒙夫婦從拍賣會和其他藏家手中購藏,很多都流傳有序。而遠古玉器則有點有行無市,這可能由于部分拍品的年代久遠,在鑒定上存在一定困難,致使藏家進場比較謹慎。從去年開始,阿蘭和西蒙夫婦的收藏專拍,這次終于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凡注明 “卓克藝術(shù)網(wǎng)”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nèi)容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需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shù)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shù)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luò)知識產(chǎn)權(quán)。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