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鑲竹絲家具
紅木鑲竹絲家具
紅木鑲竹絲家具
在報國寺的中國民間收藏館內,擺設著一組風格獨特的家具。它們是鴻運齋于今年才研發成功的紅木鑲竹絲家具。相對于黃花梨家具,由于紅木家具顏色呈暗紅色,如果建筑物的采光不理想,在審美上容易給人一種壓抑感,所以這也造成一部分人,尤其是年輕人不喜歡紅木家具。我們的老祖宗在200年前,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在紅木家具的工藝方面,發明了鑲嵌技術,有紅木鑲螺鈿、紅木鑲玉、紅木鑲竹絲、紅木鑲琺瑯等。由于這一工藝的發明,頓使紅木家具顯得富貴典雅,時尚美艷,贏得了更多人推崇,而創造這一“豐功偉績”的,當推乾隆莫屬。
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位收藏家,其收藏的書畫、陶瓷、玉器、青銅器等均為歷代精品,而他對紅木家具也是情有獨鐘。今天,當我們邁入故宮神秘的地庫,發現許多紅木鑲嵌工藝的家具,基本上是乾隆年間制造的,流傳至今仍然完好無損。瞧著一件件做工精致的鑲嵌紅木家具,不由得感嘆前人的手藝,在當時生產工具很落后的情況下,能做得如此精美,真是匪夷所思。3年前,鴻運齋在全國率先與故宮合作,復制國寶級文物──乾隆紫檀鑲玉嵌琺瑯寶座。
乾隆晚年居住的倦勤齋,其內裝潢的窗門就用了紅木鑲竹絲嵌玉的工藝。鴻運齋因有了紅木鑲玉琺瑯的工藝技術,所以看到鑲竹絲工藝,當時就有了創意,何不把它移植到紅木家具的制作上?回到上海,設計人員一個月就拿出了太師椅、琴桌、花架、梳妝臺、大衣柜、床等圖紙,進入制作工藝流程。鑲竹絲的技術是這套家具的關鍵,雖然上海、浙江吉安、四川、江西等地盛產竹子,但卻沒有一個人懂竹絲鑲嵌技術。不過,經仔細查訪,得知在倦勤齋大修時,來自浙江的一位62歲的竹藝大師精通此工藝,且全國僅他一人有此絕技。于是將這位老師傅請來,通力合作,才得成功。通過紅木鑲玉、鑲竹絲、鑲琺瑯等工藝,筆者深刻領悟到,乾隆年代的紅木家具,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采用各種珍貴材質組合到一起,以突出富貴。二是工藝絕,不是一般的老師傅和藝人所能掌握。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