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佳士得“西暎東暉”及“瓷器及工藝精品”取得驕人成績
香港佳士得“西暎東暉”及“瓷器及工藝精品”取得驕人成績
香港佳士得“西暎東暉”及“瓷器及工藝精品”取得驕人成績
香港佳士得(CHRISTIE’S)于11月27日舉行的“西暎東暉”及“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拍賣,取得驕人成績。今次拍賣呈獻214件珍品,當中包括明嘉靖青花庭院嬰戲圖蓋罐,以及結合中西文化精粹的明清御制精品,成交總額高達2億9千萬港元,成績斐然。
香港佳士得中國古代陶瓷及藝術品部主管安蓓蕾小姐表示:“聯同今早舉行的瑰玉清雕——Alan and Simone Hartman 重要玉器珍藏 拍賣,今天拍賣總共取得4億9千萬港元的驕人成績,并且打破了多項世界紀錄。其中多件高價成交的精品均來自‘西暎東暉’專題拍賣,這場拍賣包括了明清時期十五件融合中國與西域及歐洲各國藝術和技術而創制的稀世奇珍,當中乾隆御制料胎畫琺瑯西洋母子圖筆筒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藏家的注目,最后以高達67,527,500港元成交。”
“西暎東暉”專題拍賣
是次拍賣最矚目的珍品為清乾隆御制料胎畫琺瑯西洋母子圖筆筒,雙方框《乾隆年制》楷書刻款,此件珍品以67,527,500港元成交,創下中國御制料胎琺瑯世界拍賣紀錄。此筆筒的涅白料胎上繪琺瑯彩,四面對稱卷草紋開光,內繪一嬰孩依偎在母親懷里傾聽,背景西洋建筑,修長的高樹點綴著蔚藍的天空,畫工精細,色彩絢麗,為乾隆時期料胎畫琺瑯器精品中的代表作。玻璃胎畫琺瑯比銅胎或瓷胎畫琺瑯所要求的技術更高,因為玻璃與琺瑯熔點非常接近,在反復繪畫焙燒的過程中,若溫度低了,琺瑯釉不能充分熔化以致呈色不佳;若溫度過高,胎體則會變形,即成廢品。乾隆初御廠畫琺瑯工藝發展至頂峰,當時西方傳教士帶來的西洋風仍是潮流,對畫工和設計上有一定的影響,雖然不同的琺瑯器用相同的主題,但整體的設計效果各異。然而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后御廠產量驟減,工匠們再沒有像早期時的創新意念,亦再也沒出產如此器一樣的精品,可見彌足珍貴。
今次拍賣尚有一件稀有的明永樂青花纏枝蓮綬帶耳扁壺,成交價為20,487,500港元,糅合了中西方的藝術風格,形制源自伊斯蘭地區的器物,造型雋雅和諧,紋飾優美獨特。壺身繪有蓮葉和從奇石中萌發的花草,婀娜曼妙,圖案布局對稱,花葉枝條作噴泉狀向上散射蔓生,并飾以伊斯蘭裝飾風格的不規則格狀圖案,這些圖案常見于伊斯蘭地區的彩繪磚和金屬器,以及某些《可蘭經》典籍的皮革扉頁。
自清朝以來,隨著中西文化交流逐漸增多,中國藝術家也受到西方的審美元素影響,從善如流地將其圖案、形制或技術兼收并蓄。此外,一批來華的外國藝術家和工匠們亦功不可沒,他們既為中國藝術家提供了新的創作靈感,自己也從中汲取了養分,制作出一批精美的藝術品。
“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
這項拍賣的焦點為明嘉靖青花庭院嬰戲圖蓋罐,經過一輪熱烈的競投后,最后由買家以30,567,500港元投得,創下嘉靖青花瓷器世界拍賣紀錄。此珍品繪十六子戲春圖,圖中十六個小孩姿態各異,有的拖車、斗蟋蟀、騎竹馬,有的拜先生、結花燈,個個生動傳神,活潑可愛。內外都繪上花紋,釉面肥腴清潤,胎骨厚重堅致,甚具嘉靖青花的時代特色。此器原為一對,為著名收藏家胡惠春先生所藏。此類紋飾的大罐傳世品甚少,當中極少數能連蓋保存完好,實在是難得的稀世珍品。
明朝時期,嘉靖皇帝求子心切,于是命景德鎮御窯廠限期燒制一批繪有嬰戲紋的瓷器進呈。此后數年間,眾多繪有嬰戲紋飾的瓷器陸續進入宮中,滿足了皇帝及其嬪妃們的視覺需求和心理愿望。嬰戲圖是嘉靖瓷器的主紋飾之一,常繪十六子,畫面多是兒童作耍玩姿態,生動有趣,呈現出熱鬧歡樂的喜慶氣氛。
高價成交的藝術精品還有清乾隆“太上皇帝之寶”白玉寶璽,玉質溫潤細膩,頂部鈕雕及四周的御制詩文字刻工流暢精細,形態自然,成交價16,007,500港元。乾隆在他繼承皇位的時候,為祈求長壽多褔,曾默禱上蒼,在執政六十年讓位給嗣子。而在其八十五歲的時候,乾隆皇帝召集皇子皇孫、王公大臣,立皇十五子嘉親王颙琰為皇太子,以明年為嗣皇帝嘉慶元年,屆期歸政,成為清代唯一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太上皇帝。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