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法國當代藝術家伊莎貝莉 畫值100萬
專訪法國當代藝術家伊莎貝莉 畫值100萬
專訪法國當代藝術家伊莎貝莉 畫值100萬
伊莎貝莉-杜莉-杜莎克(Isabelle DURET-DUJARRIC)出生于1949年,很小的時候就在巴黎著名藝術家的指導下踏上了藝術道路。她來自法國著名的紅酒之鄉勃艮第地區,生活在塞納河邊的圣哥倫布,并在那里進行她的藝術探索和創造。
伊莎貝莉這次受第12屆國際藝術博覽會之邀來到廣州,展出多達六十多件的作品。同時她把最彌以珍藏的一幅市價一百萬人民幣的作品送給廣州博物館,作為永久收藏,以表她與中國深厚的情誼。
自言藝術之于生命,如水之于魚
伊莎貝莉的作品包括雕塑、水彩、油畫和版畫,其畫作以大紅或其他鮮艷顏色為主打,多為地中海風格的風景景物和人物。伊莎貝莉認為紅色是生命力的表現。她獨創的在厚紙版上進行油畫創作技巧,在世界各地的藝術院校中都非常出名。
與其作品濃烈色彩形成強烈對比的是,一身大紅裝束的伊莎貝莉在談話中,顯得靦腆安靜。當問及哪種創作類型是她的摯愛時,伊莎貝莉不假思索地回答,都很重要。
伊莎貝莉出生于法國的一個藝術世家,在家庭的熏陶下,3歲開始習畫。她自言自己的性格外冷內熱,內心最熱情的一面都躍然于紙面,畫畫已儼然她生活的一部分。藝術之于她的生命,如水之于魚一樣重要。
首次應邀參展廣州藝術博覽會的外國藝術家
作為國際收藏界知名的藝術家,伊莎貝莉在世界各地舉辦過畫展,單幅的作品已被世界600多名的私人收藏家收藏。其作品從進入收藏圈流通到目前,已經升值達10倍之多。
談起與中國的緣分,伊莎貝莉說她與中國結緣于20年前。1987年,她的大型個人藝術展在北京展出,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屆對公眾開放的外國藝術作品展。2004年適逢中法文化交流年之際,她的作品再次在上海藝術博覽會法國展廳展出。
2006年12月,作為國際藝術家代表,她是首位受第11屆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組委會特別隆重邀請參加此次博覽會的西方藝術家。今年,她應第12屆國際藝術博覽會的邀請,再次來到廣州,展出六十多件作品。相比之前在世界各地舉辦的畫展,但這個數目絕對是一次突破。
一市值一百萬人民幣的畫作已被廣州博物館收藏
除了作為貴賓的身份參展,伊莎貝莉此行另一個目的,是向廣州博物館捐贈一幅名為“la Calanque”(小海灣)的個人作品。
這幅作品可以說是伊莎貝莉的護身符,她在世界各地辦畫展時都要展出它,同時它也是法國文化部長雅克杜邦(Jacques TOUBON)先生最喜歡的作品。 “小海灣”畫的是一片海灘,代表了追求和夢想,以及達成目標后的成就感。它描繪這樣一幅場景:我們攀過巨石,穿過荊棘,頂著烈日,克服了重重困難,眼前峭壁之下是一灣清涼的淺灘,頓時豁然開朗。
廣州就像法國南部
雖然隨畫展到過中國的北京和上海,伊莎貝莉最喜歡的還是廣州。她說廣州就像浪漫的法國南部,藝術氛圍和市場異常的活躍。
廣博會結束后,伊莎貝莉還有一系列中國推廣的計劃。屆時,中國的觀眾和收藏家將會看到她更多的作品。
伊莎貝莉的個人網站(英法文):http://www.dikart.com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