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當代藝術品投資價格泡沫破裂
警惕當代藝術品投資價格泡沫破裂
警惕當代藝術品投資價格泡沫破裂
想三五年間獲取十幾、甚至幾十倍的投資回報?火爆的當代藝術品市場為這種情況提供了可能——5年前花費10萬元購買一幅張曉剛作品,現在就可能獲利近千萬元,其收益率甚至超過爆發式增長的股市。在如此瘋狂的市場面前,有關專家提醒:警惕當代藝術泡沫破裂。
辯論——
目前泡沫并不嚴重
近幾個月,很多業內評論家和市場人士都提及當代藝術存在泡沫的問題,當代藝術到底是金磚還是泡沫?今年10月初,擅長當代藝術品拍賣的北京保利拍賣公司,召開了“中國現當代藝術回顧與展望”座談會。與會專家就目前中國當代藝術是否存在泡沫的問題,進行了激烈的爭論。
中央美院教授趙力認為,藝術市場就像倒啤酒,關鍵看人。就目前來講,泡沫并不嚴重,當代藝術行情不存在急跌的可能。他說:“價格上去后一定要暴跌下來才是調整嗎?不見得。就當代藝術品市場來講,從整體行情到名家行情再到作品行情,一直都在進行內部調整。比如,有的藝術家前幾年火得不行,現在卻不見人影了。這種內部調整已經降低了泡沫風險。藝術品市場與一般市場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不同之處在于藝術品市場有重要作品與一般作品的區別,市場也正是利用了這點來進行調整。此外,泡沫問題還涉及到供求關系,尤其是‘求’,這就是資金,包括增量資金、后續資金。從這點來看,海外最大的資金還沒有進入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泡沫肯定會有,關鍵是它對于整個結構的破壞性有多大。對于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來說,泡沫不是主要問題,它的積極方面總是大于消極方面。”
泡沫已到危機時刻
藝術評論家牟建平則有不同的觀點。牟建平認為,沒有泡沫的市場是不存在的,當代藝術品市場存在泡沫是正常的,但目前當代藝術的泡沫已經發展到了危機的地步。首先,當代藝術行情由“過冷”轉到“過熱”僅有短短一兩年的時間,價格的急速飆升使泡沫大量產生。其二,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從整體看是一個“資金推動型”的市場,對于盤子并不大的當代藝術板塊而言,只要有新的場外增量資金加入,就將引起行情的大波動。在這一點上,它同股票市場毫無二致,“量價關系”決定市場漲跌,先有“量”,后有“價”,沒有主力資金的大規模介入,價格上漲無從談起。就國內當代藝術品的上漲而言,板塊輪流漲,資金總是趨向于流向容易帶來超額短期收益的品種。
由于中國書畫市場行情偏軟,前幾年投資中國書畫的一些買家這一兩年也將部分資金轉向當代藝術品,連投資古美術的臺灣“寒舍空間”,近期也開始投資當代藝術,僅2007年在國內春拍中,就舉走了6000萬元的當代藝術品。
對張曉剛、方力鈞、岳敏君幾位當紅畫家也是如此,海外熱錢造就了他們的天價。當年“寫實畫派”之所以在國內走紅,也是有“兵團資金”屯集于其中。在海外炒“當代”,國內炒寫實,都因為籌碼在自己手中,雙方誰也不愿給對方抬轎子。在大量資金推動下,原有的價格平衡被打破,市場泡沫也就一點點增生。
另外,人為炒作也是罪魁禍首,在利益驅動下,不少炒家、畫廊、畫家為了一己私利紛紛加入到造“市”的隊伍中,假紀錄、假成交屢見不鮮,使人們對當今的許多天價、成交率產生懷疑,人為因素使當代藝術變得越來越投機,泡沫迅速膨脹。
當代藝術市場從短期看,由于上漲時間還不太久,熱度仍會維持一段時期,充滿“猴性”是新興熱點板塊的一大特征,價格可能上躥下跳,是否具有穩定性令人擔憂。既然它的飆升是由場內外資金流動引起,那么資金的游離也會使它出現調整。泡沫的溢出和破滅是遲早的事,隨時進行內部修正是最好的,累積到一起只能是破壞性的。未來幾年,中國當代藝術品行情應是漲跌互見,一路上漲恐怕只能是有些人的一廂情愿。
預測——
泡沫破滅會跌多少
當代藝術的泡沫是否會破滅?如果一旦破滅,作品的價格將會跌到什么程度?《南京晨報》資深記者韓紅林認為,近年來中國書畫的走勢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作為當代藝術的參考標準。2005年,著名畫家程十發的畫作遭遇江南游資爆炒,在短短半年多的時間內,其作品每平方尺價格從大約1.5萬元飆升至15萬元。當時正是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紅火之時,很多收藏者沒有看到未來的風險,在高位接盤,大量買進程十發畫作。
豈不知,這種操盤手法,與股市中的主力機構是如此驚人的相似:在畫作價格大幅拉升的同時,游資開始逐步逢高派發,直至清倉,隨后就是畫價的一路暴跌,將高位接盤的中小收藏者統統套牢。如今,程十發畫作的普通價格已回落到每平方尺1萬元左右。
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錢松巖、魏紫熙等金陵畫派名家的作品中。一些寫實畫派的油畫名家也面臨作品遭游資炒作后猛然下挫的情況,但好在這些畫家仍然在世,鑒于各種原因,其畫作價格處于滯漲狀態,沒有明顯下跌,但交易量大幅萎縮……
程十發的藝術功力不容置疑,錢松巖、魏紫熙畫作的藝術水準也不容置疑,但市場價格則是另一回事,無論購買程十發畫作的人,是出于收藏、裝飾還是投資等目的,東西買了之后迅速大幅貶值,是他們所不愿看到的。
韓紅林表示,如今市場中的當代藝術品價格,已完全掌握在主力機構的操控之下,且正處在主升浪中,一旦主力機構拉升完畢,逢高出貨,其價格就會開始下挫。2007年的秋拍中,不少機構已經在為價值高估的某些藝術家的作品大力尋找買家。也許不久之后的某一天,目前正當紅的某些當代藝術家的畫作的價格,也許會真的跌得僅剩零頭?
遠離天價當代藝術品
當代藝術是否存在嚴重泡沫?是否存在崩盤危險?市場的走勢總是出乎預料,我們無法提前預知。但是,旅居美國多年的著名藝術評論家高名潞的某些觀點,能從一個側面給我們提供重要的參考:“安迪沃霍是美國著名當代藝術家,在美國研究他的學術著作摞起來有1米多高;張曉剛和方力鈞是中國的著名當代藝術家,但現在專門研究他們的著作有多少?不過是寥寥幾篇,數千字。”
從高先生的言論中,我們不難發現,目前對中國當代藝術的學術研究有多么貧乏,這種貧乏也就注定了當代藝術品估值的不確定性。既然估值都難以確定,投資風險有多大,就不言而喻了。作為一個投資者,是否應該介入風險如此巨大的收藏板塊?
墻美術館藝術總監王泊喬介紹,巴菲特是當今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人之一,他畢生堅守、用以贏來數百億美元資產的三條投資鐵律是:“第一,規避風險,保住你的本金;第二,規避風險,保住你的本金;第三,牢牢記住前兩條。”在此,奉勸關注當代藝術的投資者,牢記風險提示,多做功課,密切關注市場動態,最好遠離那些動輒數千萬元的當代藝術品,遠離危險的泡沫,靜下心來關注當代藝術板塊中那些被低估的品種。根據板塊輪動理論,在中國書畫、當代藝術輪番大漲之后,文玩雜項、白玉珠寶板塊的行情有啟動之勢,不久前剛剛結束的中國嘉德2007秋拍,文玩雜項成交狀況良好,值得投資者密切關注。
關注當代藝術價值洼地
目前,某些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價格已經被推到一個歷史高位,成為國際游資的炒作工具,以目前價位介入,風險巨大。但是,仍有一大批當代藝術大家作品的價值被低估,有待挖掘。
王泊喬介紹,這種藝術家主要有兩類,一類是老一代藝術家作于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的作品;另一類是可進入中國當代美術史的藝術家、藝術作品,這其中以參加重要展覽、重要美術史著述的作品為主。其中,重要的展覽包括:星星美展(1979年,北京)、中國現代藝術展(1989年,北京)、廣州油畫雙年展(1992年)、新生代藝術展(1991年,北京)、后八九中國現代藝術展(1993年,香港)等。美術史著作則有:《中國油畫文獻(1542-2000)》(趙力、余丁主編)、《中國現代藝術史1979-1989》(呂澎、易丹)、《中國現代藝術史1990-1999》(呂澎)、《中國實驗藝術十年(1990—2000)》以及海內外重要展覽的圖錄等。
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當代藝術價值洼地將成為主流收藏機構的投資方向。其實,想在市場中發掘“洼地藝術家”并不難,這些藝術家有著共同的特點:首先是科班出身,成名已久,適合媒體炒作。第二是藝術功力深厚,在美術史上能留下自己的位置。第三是作品數量擁有一定的規模,流通性好,適合大規模資金自由進出、反復拉升。第四,是藝術家絕不為迎合市場而創作,有個性。
“洼地藝術家”一旦被主力收藏機構發掘,將會在短時間內大量吸納其作品,并在海內外的拍賣會上快速拉升其價格,不給中小收藏者以逢低買入的機會。中小收藏者能否趕上主力機構的順風車,就看投資者的智慧和眼力了。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