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畫筆定格旅途點滴
用畫筆定格旅途點滴
用畫筆定格旅途點滴
時間:2007-11-26 00:00:00 來源:新民晚報
名家
>用畫筆定格旅途點滴
 |
這一次,讓我們背上行囊,跟著“游畫者”,去遠走他鄉。跟隨楊云平的足跡去感受他周游世界的夢想,或者,跟隨張小川踏上流浪之途,走進西部人家。
楊云平:他走過五大洲
現任復旦中學高級美術教師的楊云平,從小就幻想周游世界,為圓兒時的夢,5年來利用各種節假日開始了環球游畫。每到一處,便用畫筆記下所見所聞所想所感。現在,他已到過除南極洲外的五大洲37個國家與地區,完成了13萬字的旅行隨感錄和260幅鋼筆淡彩寫生畫。因為從小就特別愛看歷史地理、文化習俗等方面的書籍雜志,異常迷戀于所介紹的各地自然風光和各國風土人情,所以才滋生了周游世界的理想,也就有了所謂的環球游畫。
對畫畫的楊云平來說,去埃及更有朝圣的意義。通過游畫金字塔,能在與這最著名的奇跡“對話”的同時,對人生,對生與死作出哲學思考;通過游畫神廟、獅身人面像和方尖碑等,能就地研究它們的材質、形制、結構、肌理與藝術構思,對所謂的大石文化有進一步的了解……為了崇拜,也為了整體再現,他把三座金字塔、象征法老的金面具和獅身人面像組合到一起,創作了《金字塔·法老·獅身人面像》。
法國盧浮宮的入口處,是一座玻璃材質的金字塔,極其現代而通體透明地靜臥于廣場中央,在周邊一片古典氛圍中顯得突出但不突兀,因是世界著名的美籍華裔建筑大師貝聿明所設計,故被沾了點光的中國人也非常引以為傲。他在畫《盧浮宮及玻璃金字塔》時,為使畫中景物亦能既具個性又有和諧感,力爭在玻璃、云彩等質感描繪和米色的宮殿、藍色的天空等環境色刻畫上做足文章,從而在天空、地面、盧浮宮和玻璃金字塔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得總體統一局部變化的效果。
在紐約的時候,街頭的各類人、物充斥著他的視野:各種穿著、各種膚色、各色裝扮的人;各種造型、各種材質、各色出奇的建筑。于是他用形態盡可能豐富的線條,對比盡可能強烈的色彩畫了《紐約第五大道印象》,想要記錄下這“很美國”的感覺。
巴西和阿根廷邊界上的伊瓜蘇瀑布,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為要將它畫進咫尺畫幅中,楊云平爬上爬下尋找最佳構圖,俯瞰的平視的仰視的都很好看,但因下雨般的水氣太大,一只手要拼命撐傘,另一只手要拿速寫本和畫筆、調色板,根本無法作畫,所以只能一再往后退,以尋找恰當的角度來畫畫。這當兒他腰間的骨刺痛卻急劇發作了,疼得邁不開步,一跤摔倒好不容易掙扎著爬起來,扶著欄桿游畫了這一處《壯觀激越且云煙浩淼的伊瓜蘇瀑布》景致。
楊云平這一路可謂是“行萬里路,畫天下景”,體驗了各路風土人情宗教文化,邊游邊畫,游畫了眼中的世界,也游畫了心中的世界。 傅優文
張小川:“流浪”途中的畫
張小川小時候幻想著流浪,幻想著遙遠的海洋中的汽輪和荒漠中的列車。當他從寧夏大學美術系畢業后,從事的是電視業,過了兩年安寧的日子后,流浪情節便一發不可收拾。于是他從銀川遷徙到南國僑鄉江門。十多年來,他不斷地流浪,不斷地以一個畫家的眼睛捕捉流浪途中的讓他感動的瞬間。
最近,他又“流浪”到了上海,在半島美術館展示他流浪途中的收獲。他筆下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物,坐在臺球桌上看海的小伙子們,唐古拉山遇見的藏族女孩,背竹簍的山村女娃,陽光下瞇著眼看你的回族老人……都像是你路邊看到的平常人。有評論家說他得關心弱勢群體。我不知道是不是?;蛟S他并沒有把這些人視為弱勢群體,因為當他自己把自己當作“流浪漢”以后,他更多的應該是把這些人當作是自己人,自己的伙伴,自己的朋友,自己的親人,或者是陌路相逢但相看兩不厭的朋友。
他畫得也很普通,不夾雜任何炫耀技巧和才華的念頭。他以自己樸實的心來畫許許多多普通的人,流露出的是畫家對繪畫和描繪對象的誠摯。
流浪雖有流浪的自由,但同時往往容易走馬看花。擦肩而過后,不會走進別人的家,不會和別人一起過日子,所以也很難真正和別人一起喜怒哀樂。但是,不流浪難道就能深入感受人間的悲喜嗎?畫家更多的還是深入自己的心,感知自己的大喜大悲,推己及人,或借人喻己而已??磸埿〈ǖ摹秮盹L》,占據幾乎整個畫面的是一個西藏年輕漢子的頭部,蘊含著力度的面部肌肉,欲言又止的雙唇,堅毅而柔情的雙眼,和被草原風吹得飛舞起來的長發,映襯在只有西藏才有的湛藍天空前。這是他讓我感動的一件作品,因為從這個西藏漢子,我看到了畫家的血性和溫情。
 |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