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施福和黃山
盧施福和黃山
盧施福和黃山
時間:2007-11-26 00:00:00 來源:新民晚報
名家
>盧施福和黃山
攝影作為一種新型的記錄影像形式傳入中國時,首先為具有較高文化藝術修養、最易接受新思想熏陶的知識分子所接受和實踐。他們最初只是把攝影當作自娛自樂的消遣活動,但在長期的創作中形成了各自鮮明的攝影風格,無意中成了中國早期攝影大師,醫師盧施福就是其中一位。
盧施福(1898-1983),廣東珠海人。早年在上海醫學院學醫,1928年起在上海開業行醫至解放后。20世紀30年代初,他參與創建了中國第一個攝影團體黑白影社。他擔任影社主席,與陳傳霖、葉初萌、聶光地、林澤蒼等人組織多屆黑白影展。1931年加入美國攝影協會。先后在巴黎、倫敦、紐約等地及國內,參加國際影展和舉辦個人影展,獲得獎牌和獎狀。20世紀30年代到50年代中期,盧施福的攝影創作最為活躍,其間出版了《黃山影集》《盧施福黃山攝影選》等個人影集。
盧施福白天行醫治病,晚上就沉浸于他的攝影世界里,洗影、剪輯,通宵達旦地研究暗室制作工藝。盧施福對人物、靜物、風光皆有涉獵,而“風光攝影”最為他鐘愛,創作量最大,黃山是他聚焦最多的地方。他說:“素愛祖國名山,大江南北風塵仆仆,長城內外道路悠悠,無不跑其略,獨愛黃山多云宏偉。我自1931年上黃山以來,因工作需要無數次上下黃山,雖遭三次遇險而尚健在,可謂黃山知己了!”盧施福從20世紀30年代起拍攝中國黃山,是中國第一個攀登黃山的著名攝影家,是中國近代攝影界“黃山派”攝影家代表。
對“旅行攝影”的推崇,使他成為1915年創立的上?!坝崖暵眯袌F”的支持者。此次上海圖書館舉辦的“真影留蹤——上海圖書館藏歷史原照展”中展出的盧施福黃山攝影作品,即選自上海友聲圖書館藏盧施福贈友聲旅行團的數本黃山風光影集。這些影集中的照片攝制年代為20世紀30至50年代。作品中的黃山奇松、怪石、云海千姿百態,妙趣橫生,可謂涵蓋了黃山四季美景。每幅作品的取景、采光,到暗室處理,體現了盧施福一貫的創作風格,簡潔、逼真,剛柔相濟,追求質樸而自然的格局。
盧施福攝制的《黃山登山客》(見圖),云霧繚繞中的游客奮力地在陡直的石階上拄杖攀行,右側有株枝干遒勁古松,似一位老者在熱切而又安詳地觀望。人與松在畫面中如此和諧,說不好誰是誰的襯托或背景。其實,這是一幅由兩張不同年代拍攝的照片疊加而成,盧施福利用暗房技巧和創意,賦予畫面以靈性,渾然天成。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