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端正藝術收藏新取向
重新端正藝術收藏新取向
重新端正藝術收藏新取向
曾經很長一段時期中國藝術圈的面貌有些失衡,可戲稱為“市場向左,學術向右”的局面。一邊是資本支撐下的市場單軌狂奔,在開拓業務疆域的利益驅動下,以畫廊、拍賣行和博覽會為基本形態的藝術商業力量,不斷地將觸角伸到當代藝術的各種角落中去發掘價值——民國初老畫家、年輕藝術家、新媒材的嘗試等等現象一一被發現并迅速推向了社會,進入了公共空間和學術空間中。另一邊,我們一向倚重的學術和批評力量卻大都有些沉寂,或者只能跟在市場后面承擔了考古研究員的身份。市場在前面發掘,學術在后面整理并闡釋其價值,而這樣的現象往往也正是引來頗多詬病和懷疑的原因。
如今的現象看起來有些改觀的跡象,學術終于開始重新找回自信,放棄市場跟班的身份而進入真正的藝術史和文化學的思考與研究中,回到中國當代藝術的源頭去認真地審視和研究這段已經過去二十多年的歷史就是一個力證。而這種改觀,對于藝術界從學術到市場的意義自然都是非常重要的。
事物的存在不能是無本之木,重述星星、無名和85的歷史,從源頭來梳理當代藝術發展的紋脈,無疑對當代藝術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觀察坐標,并且從中透露出的有機發展邏輯,也正是對當代藝術發展及其意義存在合理性和合法性的最佳詮釋和認證。而且85新潮作為整個當時文化思潮的一部分,還是視覺藝術介入社會文化情境,并在此過程中體現出其前衛文化的批判性和前瞻性的一個典型案例。對其進行文獻性的梳理有利于將當代藝術的人文關懷層面和前衛批判的特征更清晰地呈現出來,這對于當下消費大潮下藝術創作學術品質的弱化和疏離感也是頗有助益。
而以如今勢頭強勁的當代藝術市場來說,收藏圈層一度擁擠在后八九的大廈內你爭我奪,揮金如土。如今,聲勢浩大的85新潮回顧除了可以給大家上一課之外,無疑也提示著一種收藏方向。藝術價值是藝術史的價值、文化和社會學的價值加上藝術創作本身的學術突破、高超技藝等的綜合體,如今出現了一些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珍品,不可不謂是一種機遇。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