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涉縣發現60多孔窯洞重現紅色新聞風采
河北涉縣發現60多孔窯洞重現紅色新聞風采
河北涉縣發現60多孔窯洞重現紅色新聞風采
河北省文物普查隊近日在對邯鄲市進行第三次文物普查時,在革命老區涉縣西戌鎮沙河村北發現了保存完好的60多孔窯洞,確認這是原新華社口播部暨晉冀魯豫軍區通訊處培訓學校舊址,這些窯洞為研究我黨紅色新聞發展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據介紹,窯洞位于沙河村東北方向,沿著高高的土堰一字排開,隨著地形向前延伸。洞有大小,最深達7米,大多數相連。洞壁全部用黃泥和白灰覆蓋,部分窯洞內還有篆字標語“艱苦樸素”“緊張活潑”,還有一幅手繪的“中華全圖”及批評欄、表揚欄等。
解放戰爭時期,新華通訊社(包括新華臨時總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原陜北(邯鄲)新華廣播電臺]和人民日報社前身一部分晉冀魯豫《新華日報》及晉冀魯豫軍區通訊處等機關曾駐扎西戌村和沙河村。據村里的老人回憶,這些窯洞是當年的培訓學校,有“中華全圖”的那孔窯洞是會議室,其余則是教室、宿舍和儲藏室。村民們自發地保護這些窯洞,才使得它們歷經60多年的風雨侵蝕仍保存完好。新華通訊社口播部暨晉冀魯豫軍區通訊處的培訓學校,主要用來培養機務和播音人員,為紅色新聞和廣播事業培養了大批人才。
河北省文物普查隊員還在沙河村南2公里的大南發現了原陜北(邯鄲)新華廣播電臺的備用臺址,這是兩個在峭壁上開鑿出的大窯洞,其中一個洞壁上有“大南 民國三十六年”字樣,窯洞附近還有發電廠、警衛室、水井等遺址,基本保存完好。據介紹,當年為做長期斗爭的準備,在此修建了備用臺址,但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取得勝利,臺址沒有來得及使用。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