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花200元買下的翡翠現在漲到了200萬元
1982年花200元買下的翡翠現在漲到了200萬元
1982年花200元買下的翡翠現在漲到了200萬元
上周六,每日商報刊登了浙江省拍賣行和浙江省黃金珠寶飾品質量檢驗中心將要聯合舉辦“翡翠曬寶鑒賞”活動的消息后,第二天就呼啦啦來了一大群市民,紛紛捧出自己收藏的各式翡翠,請專家鑒定。鑒賞現場車水馬龍,好不熱鬧。
翡翠,似乎正在受到收藏界的青睞,成為收藏愛好者的“寵兒”。
從200元到200萬
珠寶玉石總工程師、珠寶鑒定評估專家、最著名的翡翠大師摩太先生曾認為,翡翠的升值潛力驚人,后勁十足。為了證明這一點,他說了兩個真實的例子。
大約在1982年,摩太先生在云南騰沖以200元左右的價格購得一粒翡翠戒面。到今年,這粒翡翠戒面的市值已經升到了200萬元人民幣左右。
還有一位至今仍活躍在演藝界的香港影星,1992年時在香港佳士得拍賣行以100多萬元港幣的價格,拍下了27粒翡翠珠鏈。到了1997年,這27粒翡翠珠鏈以3200萬港幣的高價再次成交。短短5年間,增值32倍,牛氣沖天。
收藏界的“潛力股”
在收藏界,有四大熱門———青銅器、瓷器、書畫、白玉。
其中,翡翠和白玉應該算是“師出同門”。兩者都屬于玉器家族,白玉屬軟玉,翡翠屬一種被稱為硬玉礦物的集合體,取名于一種稱為“翡翠”的小鳥,因在清代深受皇家寵愛而得以揚名。它被稱為玉石之王,與鉆石、紅藍寶石、祖母綠、金綠寶石貓眼并稱為五大名寶。
雖然在收藏界的四大熱門中沒有翡翠的位置,但翡翠的收藏價值就如核聚變一樣,正在積聚著巨大的能量,呈剛性上漲之勢。近20年里,翡翠的價值上漲了約1000倍,近幾年更是以每年50%的速度在躥升。憑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對翡翠收藏市場的了解,摩太先生預測,今后10-20年,翡翠的價值還將有一個天量上漲。
稀缺決定價值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翡翠就應了這句老話。
翡翠的資源十分稀缺。全世界僅有緬甸出產翡翠,而緬甸僅緬北約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能開采。翡翠在緬甸開采已有400年左右的歷史,優質翡翠早在清朝就被大量開采。著名的出產老坑玻璃種翡翠的帕坎礦區,由于在這幾百年中翻挖了數百遍以致挖掘完畢。據近幾年緬甸翡翠公盤大會的統計,優質收藏級的翡翠僅占出產總量的1/5000,收藏級翡翠的產量更是少之又少。
雖然白玉、鉆石的產量也十分稀少,但在全球有數十個國家能開采。像鉆石,最大的產出國除南非外,還有剛果、博茨瓦納、澳大利亞、加拿大。同為高檔玉器的白玉,前蘇聯地區、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都有出產,且優質數量較多。
只有翡翠,儲量最稀缺,僅能維持10-15年的開采。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