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拍賣公司積極競爭香港市場
內地拍賣公司積極競爭香港市場
內地拍賣公司積極競爭香港市場
11月22日起,香港佳士得如期舉行2007年秋季拍賣會的預展和拍賣。自從兩年前香港蘇富比和佳士得兩大公司固定在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后,這里便成了來自全世界的藝術品收藏人士聚會的場所。但與以往不同的是,香港會展中心為基點,香港這個舞臺近日還迎來了來自內地的兩家拍賣公司。
內地拍賣公司上海崇源與抱趣堂合作組成的“崇源抱趣藝術拍賣有限公司”的首次拍賣于24日舉槌,上拍的二百多件中國藝術品估價總值逾億元;而長風國際拍賣(香港)有限公司則將于25日假香港君悅酒店舉辦首場拍賣,除中國書畫、瓷器、佛像、玉器及雜項精品外,更特設“西安美術學院當代畫專場”及“嘉玉堂掐絲琺瑯拍賣專場”,拍品總數達600多件。
香港會有更多便利
早在2006年5月,上海崇源就與澳門、臺灣相關企業聯合投資組建崇源國際拍賣(澳門)公司,并已經進行多次藝術品拍賣。上海崇源藝術品拍賣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季崇建表示,無論是出走澳門,還是在香港的此次拍賣,都是希望上海崇源能走得更遠。他說:“我們很多人在講要和國際接軌,你要去接不是人家來接你,所以我們必須走出去,走出去我們會帶隊伍磨煉,所以像今天一樣除了澳門,我們又到香港會有更大的發展。”
對于組建長風香港公司的初衷,長風文化產業集團董事長楊休在接受本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征集和拍賣過程中,很多海外的文物由于要報關、稅收等問題,很難拿到內地拍賣。“很多人說如果在香港建一個拍賣公司我們就送去拍,”楊休認為,“香港畢竟是自由港,很多文物進出香港都很方便。拍賣更加簡捷,還有很多人出于各種各樣的考量愿意送東西給我們。”
便利是香港的最大特點,除了交通和政策方面的便利外,還有會展及服務行業的發達,這可能也是蘇富比和佳士得兩打拍賣公司最終將香港作為亞洲業務中心的重要原因。香港歷來特是內地公司的必爭之地,在香港的辦事處是內地公司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的蘇富比或佳士得拍賣期間,不少公司也會借“東風”進行招商和宣傳。
但長期以來,內地公司卻一直沒有問津香港市場,很大程度上源自蘇富比和佳士得兩大公司的市場控制能力與影響力。季崇建坦言,正是因為這一點,才選擇先試水與香港相望的澳門。
兩大巨頭夾縫中尋求生長空間
對于北京長風和香港長風的拍賣,楊休表示,香港更側重器物和古代書畫一些,會參考客戶的意見以及工作的便利情況等。崇源在澳門的拍賣主要側重于高古的藏品,如青銅器、佛像等。
“中國人拍賣中國藝術品,為什么不能比外國人好一些,想去競爭一下。”楊休用這樣的語言表達對香港公司的期待。在瓷器和工藝品的最高紀錄屢次從香港傳來時,不得不承認的是,內地近現代書畫拍賣無論是從專家隊伍還是藏家隊伍來說,都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楊休說:“我們到香港拍賣,會吸引很多同行、好朋友一起來,與蘇富比、佳士得相比,買家群體不一樣,客戶群體不一樣,我們有我們的信心。”
除了香港本地的收藏市場外,更為重要的是,以香港為平臺,聚集臺灣、印尼、內地以及歐美的人氣。隨著內地與香港間交通等的日漸便利,內地藏家越來越多地進入香港市場。 一年前,蘇富比國際的高層曾表示,香港蘇富比的人員增加了30%,同時拍賣場所等的變化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日益崛起的內地藏家。從這個意義上說,香港既是鏈接內地與海外的一個紐帶,也是中國藝術品交易的重要舞臺。內地公司的直接進入,會讓這里的“演出”更為豐富并更具吸引力。無論是崇源還是長風,或者更多的內地拍賣公司,他們進軍香港,在帶去內地藏家的同時,也會吸引更多的國際目光。
在提到競爭對手一詞時,楊休說:“三五年我們會和他們變成競爭對手,現在還不構成對他們的威脅。當然我們也不會很害怕。”
內地拍賣公司尋找更多海外的中國藝術品,在更為便利的香港呈現給他們熟悉的內地藏家,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有利于文物藝術品的回流。但無論如何內地公司積極競爭香港市場或許只是一個開端,效果如何只有拭目以待。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