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一套清乾隆御制西湖十景集錦色墨(十錠)在拍賣會上以448萬元人民幣的高價成交,創下中國古代文房類拍品的世界紀錄。經過了歷史的文化積淀,工藝講究的筆、墨、紙、硯,已成為投資商、收藏家難得的收藏品。 文房四寶拍場風光 文房用具近年來在拍賣場上頗為風光。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書畫持續走紅,帶動了文房用品的收藏和行情。 從1994年至今,國內許多拍賣公司都上拍過珍稀精美古墨,提升了古墨應有的地位和價值,拉動了市場認知。1995年,清代制墨名家汪節庵制《御題西湖十景詩彩墨》以55萬元落槌,創套墨最高價;1996年乾隆御制天府永藏墨拍至46.2萬元,刷新了當時單錠墨的最高紀錄。作為“文房四寶”之首的筆也不甘落后,1997年一支明宣德青花卷草紋瓷筆桿拍出52.8萬元;2004年一支明萬歷竹刻花卉筆桿出人意料地以60.5萬元成交。古硯和宣紙在市場上亮相不多,偶有精品但價格不菲,2005年一方唐代王丘六足蓮花奉雙鳳池歙硯在北京拍出126.72萬元的高價;同年,一方清乾隆松花石雕靈芝紋硯拍出了202.672萬元。宣紙在市場上更是少見,不過,宣紙早在唐代就被列為貢品,有“紙壽千年,墨潤萬變”之譽。上世紀90年代上海市場曾出現過一疊清代宣紙,拍賣價格從幾千元拍至1萬多元,當時,這個價格已是讓很多人看不懂;2006年10張清代丈二匹舊宣紙拍出了3.63萬元;而清代金繪龍紋宮紙(49張)在2003年拍出了26萬元的高價。在不少拍賣會上,一些古色古香、印有暗花或格紋的箋紙,常常受到收藏家們的追捧。 名家專場值得關注 近兩年隨著藏界對文房需求的不斷加大,收藏愛好者越來越多,文房市場行情呈逐步升溫之勢,一些拍賣公司相繼推出了有特色的文房專場。2003年“儷松居長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國藝術品專場”中,多件文房用品創出了天價。 2005年香港蘇富比推出的“瑪麗及莊智博文房瑰寶珍藏”專場,匯集了古樹根、犀牛角、玉及銅等不同物料制成的文房珍品148件,其中不少都創造了文房用品拍賣的新紀錄,總成交額超過7000萬元。2006的“翦松閣精選文房用品”專場,全場116件,成交率84%,總成交額3590萬元,市場反響出人意料。 今年國內南北更是推出文房專場,如7月西泠的“文房清玩——歷代名硯專場”,成交率高達98%。北京的“文房清韻——清代硯墨筆印專場”自清乾隆時期直至近代名家的硯、墨、筆、印文房類精品共111件,成交率高達89%,成交額1460.36萬元,令人刮目。 投資策略因人而異 文房市場升溫,有關專家認為,其一,除了少數御制或帶名人款的外,價格相對尚處低價位,大多在幾萬元左右,門檻較低,收藏群體大;其二,歷史上有悠久的收藏傳統,底蘊積淀非同一般;其三,未來上漲空間大,投資價值可觀。 對于準備投資文房用品的人來說,專家表示,不同層次的買家可以有不同的投資策略。對于實力較強的買家來說,首先關注的就是應該流傳有序,特別是曾經在拍賣會專場上露面過的文房用品。由于經過10年的發展,文房用品已經形成了一個獨特的門類,特別是大量專場的出現,使得名家原先的系統珍藏,逐漸開始分散,也使得買家有機會獲得經過名家收藏的物品,這在最大程度上能保證藏品的真實性。 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則可以從拍賣會上的低檔拍品入手,這樣最大的好處就是有更多機會積累經驗。對于一些材質昂貴的文房用品,如瓷質、玉質以及象牙等,要注重其雕工與質地。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